您现在阅读的是
老书摊文学www.laoshutan.com提供的《朕捡垃圾养子民》 30-40(第9/13页)
。
阿鱼肯定是要有的,余下朝中官员也分到了一点。不多,但足够让他们知道制糖这件事有多真了,这种消息一旦传开便根本拦不住。
百姓本就见识过纺织机,如今又知道白糖的事,对南迁的接受度还会更高些。
不出宋陵所料,自从这批白糖送入建康之后,整个建康城都在议论。燕国官员虽然日子过得比百姓好,但跟蜀国、齐国的那些当官的却是没法儿比的,国力如此,谁也没法儿抱怨,但如今他们竟然沾了陛下的光,都能吃上齐国的贡品了。
陛下说了,这还只是头一批,等日后岭南一带的制糖工坊发展壮大,那岂不是普罗大众都能吃得起糖了?
消息就跟长了脚似的迅速传开,百姓们也跟着津津乐道,即便这糖不是他们做的,但这可是他们陛下带人亲自琢磨出来的!齐国都做不出来的东西,他们燕国却能轻而易举弄出来,他们燕国果然也是好起来了。
越来越多的人背着包袱举家南下。
蜀国官员已经接手了燕国割让的大半领地,自然也知道百姓的动向。其实去年年关之前,燕国百姓都还没想着要南迁,更舍不得离开时代居住的故土,且岭南那边余晋元造反,让蜀国看了不少笑话。但自从开年之后,岭南那边一天一个样,别提有多讨人嫌了。
余晋元那不争气的不仅放弃了,还主动投靠宋陵帮他开荒。燕国那些百姓也都是好糊弄的,听风就是雨,都没亲眼见过岭南什么寒碜样便嚷嚷着要过去。
偏偏蜀国还不能不让,这是一开始说好了的,给半年时间让百姓迁移。
对应的,岭南一带的百姓也能自愿迁移回蜀中。但蜀国人对岭南本就不在意,压根没有作出笼络他们的措施,至于给田给地,笑话,蜀中的良田都不够他们自己内部消化,怎么可能让出给岭南人?
本来岭南人不来也没什么,可比照着燕国百姓的不离不弃,便有些心寒了。蜀皇也后悔过割让领地,尤其在见到燕国送来的白糖后,但随即便意识到这根本没必要。蜀国统治岭南这么久都没能弄出白糖来,可见根本不是领地的问题,是方子的问题、人的问题。就算在给他们几十年,蜀国也未必能想到这些制糖的法子。
“那宋陵还真是好运道。”蜀皇叹息。
太子宽慰道:“即便东西再好,可那地儿离中原腹地着实太远,宋陵想凭岭南翻身,谈何容
易?父皇有宏图大志,蜀国更有几十万精兵,何须眼馋旁人的运道?他们便是再有能耐,也只能偏安一隅罢了。”
这是蜀国的共识,燕国让出领土后等于主动服软,连野心都没有,也就不足为惧了。
蜀皇悠悠一叹:“也是。”
太子:“那这白糖?”
“让太子妃联系燕国,再多送些。”这样的好东西,自是多多益善,纵然贵了些,但贵有贵的道理。想到太子妃只出使了一趟燕国,便跟燕国皇后搭上了线,有什么好东西还能第一时间递上来,蜀皇不禁对这个儿媳妇多了几分好感,“太子妃倒是聪明的,不似寻常闺中女眷。”
幸好当初她没有折在燕国。
太子与有荣焉。
蜀国轻易接受了燕国的白糖,齐国那边却为此掀起一场风波来。
东西送到祁桓手上,他尚未有什么反应,系统却勃然大怒。
祁桓不知它到底在气什么,口中骂着什么“诸怀”,什么叛徒云云,说又说不清,只是一个劲地叫嚣。
祁桓提醒系统:“不过是几包糖而已,至于吗?”
“怎么不至于,是你小看了宋陵。当初就不应该让他置换领土,离了江南,宋陵那倒霉鬼一般的命格就彻底变了。如今只是些海鲜白糖,谁知道他今后又会折腾出什么来?”系统听不得宋陵的消息,尤其是宋陵的“好消息”,宋陵过得好,简直比割它的肉还要痛苦。
系统甚至警告:“他想靠白糖赚钱,这次绝不能让宋陵得逞。”
祁桓觉得系统简直无理取闹。
燕国弄出白糖这件事,根本瞒不住。按上回燕国卖干海鲜的尿性,蜀国朝廷肯定一早就收到了,他便是将这些白糖压下来,消息也会从蜀国传来。若是父皇知道他有意压制消息,得不偿失。还不如趁此机会,让父皇对自己多些好感,至少还能赶在两位皇兄之前出头。
祁桓没搭理系统,当天下午便进宫禀明此事了。
系统气急败坏,甚至还破口大骂起来。它不能容忍宋陵出头,更不能容忍祁桓帮助宋陵出头!明明告诉过他要小心宋陵,还叮嘱过他上辈子就是死在宋陵手里,结果这个祁桓不仅没在意,还总觉得它昏了头。
这男主,一点儿都不配合!若不是女主那边更废,系统真想直接放弃算了。
齐皇对燕国这段时间都动静也是百思不得其解。人还是那批人,怎么一到岭南就转了运了?看来燕国还是得盯着些,至少不能让他们跟蜀国搅和到一块儿。盯着那些白糖,齐皇忽然有了个念头:“老三,你说若是在燕国边境设个专门的互市,是否可行?”
祁桓思虑片刻,回道:“只怕蜀国也会掺合一脚。”
“无妨,让他们掺合,在眼皮子底下蹦跶,总比背地里纠缠要好。”
隔日,齐皇便就互市一事询问朝臣们的意见。诸人反应不一,支持的多是见燕国这些日子动静大得很,觉得有必要趁此机会在燕国弄些眼线,盯着燕国日后还有什么动静;反对的多是觉得燕国不配。这样一个效果,压根没必要上心。
吵来吵去,最后还是决定要开设。所有齐国人倒是都有共识,这开设互市他们齐国同意就够了,燕国的意见不重要,他们同意了要建,不同意也还是得建。小国在大国面前,本就没有选择的余地。
但这对宋陵而言还真是意外之喜。他想都没想便同意了,他如今什么都缺,缺粮、缺地、缺人,但归根究底还是缺钱。只要将钱解决了,余下的都好处理。
只是仅两国之间的互市没什么搞头,若是蜀国也能加入,便更好了,届时剧情更会歪得乱七八糟。蜀国倒也不负众望,得知互市的消息后立马决定要加入,片刻都等不得。
第38章 互市
蜀国加入后,还得跟齐国商议互市的地点。
分明是三国的事,但燕国的意见似乎不重要,也没有宋陵说话的余地,看样子,只他们两国商议就够了。
已从外头赶回来的刘晦闻言格外不爽,他是个好面子的,如今既然入了宋陵的麾下,那宋陵的颜面便是他的颜面。对于齐国这般明着打燕国的脸,刘晦意见最大,已经骂了半天了。
宋陵觉得刘晦应该跟吴乾很有话题聊。
“齐国势大,除了忍着还能如何?”等刘晦骂得差不多了,宋陵才慢悠悠地来了一句。
众人打量着宋陵的脸色,竟发现陛下真的一点儿没生气,似乎都已经习以为常了。
前些日子还因为白糖与有荣焉的一众人,立马又升起一股浓烈的挫败感。那些得意劲仿佛也像是过眼云烟,转头便散了。差距太大,确实没必要为了一些蝇头小利感到骄矜,他们比别人差的地方还有很多。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请收藏老书摊文学 laoshutan.com 努力为你分享更多好看的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