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阅读的是
老书摊文学www.laoshutan.com提供的《朕捡垃圾养子民》 30-40(第10/13页)
余晋元咕哝道:“难不成还要忍一辈子?”
“自然不会。”宋陵呢喃。
他若不是个皇帝,没出息也就罢了,只是丢他一个人的脸。可他如今是燕国的皇帝,背后站着千万燕国百姓,总不能让所有百姓都跟他一样一辈子抬不起头吧。
蜀国、齐国,他会想法子,一个个踩过去。
像祁桓踩着他与燕国扬名一般。
互市的事,宋陵打算亲自盯着。不过岭南这边也得收一收尾,宋陵亲自去各处看了开荒成果,又交代各地官府好生安顿好移民。
比移民更先抵达的是原先江南等地的官员,如今一切都已交接妥当,百姓已陆续在各处安置好了。按约定,官府给了这些百姓简易的住处,都是临时搭建的土屋或木屋,算是个落脚点。虽然不大好看,但至少能够遮风避雨。
百姓们有了住的地方,来了之后心中安定了不少,若有水土不服则按着大夫的交代吃两剂药,渐渐地也就适应了。粮种也一早就给了,只是不算多。占城稻种运回来是有几大船,但分到每个人头上却没多少,若要彻底覆盖岭南的稻种,只怕还得一段时间。
好在岭南的稻子一年两熟,极个别地方甚至能一年三熟,复种几回应该就能在燕国境内全面推行了。
前往安南运粮种的那批士兵如今都成了香饽饽,被派遣至各地,教授百姓如何种植。
宋陵还在当地招募了一批擅种地的农户,让他们琢磨如何缩短占城稻的生长周期,若是能缩短到六十日,那自然是再好不过了。更有甘蔗选种,这也是一桩要紧事,眼下岭南一带的甘蔗虽然能用,但宋陵还是有些瞧不上,含糖量比他在后世见到的蔗糖要低得多。想要达到后世的程度,得经过漫长的选种育种,急也急不得。
这些日子,岭南各处的种地好手都被官府给接过去了,能替官府做事儿他们当然乐意。这年头只要跟官府沾上点关系,出去都没人敢欺负,再说这回官府也说了,他们帮着种地不仅不收税,种的粮食归他们所有,一旦有了成绩,还会给赏赐。
虽然他们也知道拿赏赐挺难,但万一呢……种了这么多年的地,他们自认不输给旁人,赢家是谁可真不好说,万一落到他们头上,这辈子便吃喝不愁了。
将岭南这边所有事安排好之后,齐国跟蜀国最终也敲定了地点,在齐国境内光州的边境,距离蜀国不远,距燕国就更近了,那地儿算是齐国跟燕国北边的交接地带,再往东边便是燕国的寿州。
据说北边光州一带如今已经在动工了,日后得建几处大仓库,周边不少商贾也闻着味道赶来建酒楼饭馆。只等日后互市开起来,光州一带必然热闹。
光州都有了动静,宋陵也不愿让寿州落了下风,他打算回一趟建康,然后北上前往寿州,看看能否借着这回互市让寿州也跟着捞一捞好处。
临行前,余晋元跟刘晦不约而同地上了门。
二人碰面之后都怪别扭,但想到事关前途,也就顾不得扭捏了,见了宋陵后便立马请求随行。
意料之中,若他们不来,宋陵反而觉得怪。
余晋元是个有志气的,刘晦就更不必说了,直接将喜好钻营四个大字刻在脸上,岭南这地方真不够他折腾的。
宋陵同刘晦道:“朝中如今并无高官的空缺
,你若随朕北上,只怕官位还不如你如今的太守之位。”
刘晦早知这一点,答得格外坚定:“只要能为陛下做事,微臣不在意官位高低。”
宋陵忍不住笑了一声,刘晦见人说人话,见鬼说鬼话的功夫见长。也罢,将他带回京城也好,再磨一磨他的性子,也能让京城里的那些人多些紧迫感。
许多京官都是宋陵他父皇传下来的,为官之初或许还野心勃勃,如今几年、几十年下来,早没了一开始的锐意进取,该让刘晦这样的人回去,好叫他们多些紧迫感。
宋陵答应了刘晦,转头便看到余晋元瞪着圆溜溜的眼,满是希冀地瞧着宋陵,与他平日里的莽汉作风极不相衬。
宋陵往后靠了靠:“你留下。”
余晋元险些蹦了起来,听到刘晦在旁忍不住笑了一声后,更是恶狠狠地甩了一个眼刀过去。
可他不服气,凭什么刘晦能回去,他却不能?!
难道他在陛下心中还比不上刘晦?
刘晦被瞪了之后,反而更得意了,他果然比余晋元更得宠。这也在情理之中,毕竟余晋元只是个莽夫,他却是个能臣!
宋陵立刻解释:“杨素也留在岭南,同你一道练兵。燕国兵力示微,如今岭南人口渐多,合该多招点兵卒才是。交于旁人朕不放心,唯有交给爱卿才能安心回京。待下回朕来岭南,希望能看到爱卿为燕国练出的一支精兵。”
余晋元深吸一口气,只觉得自己这辈子值了。作为一个造过反还自立为王的人,他知道自己跟杨文和那些人没法儿比,但陛下竟然将如此要事交给他,这份信重,他余晋元实在无以回报。
余晋元重重地叩了几下首,郑重其事地领下了这桩在他看来“天大”的差事。回头时顺便轻蔑地扫了一眼刘晦,能上京算什么?还不都是做些鸡毛蒜皮的小事儿,不像他,接连被陛下委以重任,他在陛下心目中的地位可不是刘晦这种伪君子能取代的。
刘晦偷偷在心中讥笑,得意什么,陛下真信任你便不会将杨素留下来。
再说了,练兵这种吃力不讨好的事,他才不会羡慕呢。在陛下跟前做事儿,事情再小,也能让陛下看在眼里。余晋元隔得远,日子久了,陛下早把他给忘了。
二人彼此都觉得对方比不上自己,但等出了门冷静了一会儿,又开始重拾笑脸。
主要是这会儿终于想起来他们还是盟友,没道理起内讧。刘晦率先开口:“如今我留在陛下身边,京城有什么风吹草动我会立马告知你;余大人则牢牢守住岭南,不至于丢了咱们的依仗,你我二人一进一退,正是再好不过的结局。”
余晋元尽管不承认自己是“退”的那一个,但勉强认同刘晦的话。反正刘晦在朝廷没有根基,除了依靠自己这个“大将军”,没有别的出路。
想通之后,二人重修旧好。
启程出发那日,宋陵收到了安歌的来信。这次负责督办光州互市的,竟然是祁桓。
祁桓出门一贯喜欢将女主带在身边,不过这回除了女主,还有位户部尚书家的长女也跟着兄长一块儿过来了,这位姑娘宋陵知道,正是原文中的女配,也是祁桓的原配。
男女主加上女配一块儿过去了,此番光州之行还不知道有多热闹呢,宋陵心想干脆也带上阿鱼吧。她在宫里憋了这么久,该是时候去外面散散心了。
他们都去了,那再让泰安郡主跟那位蜀国太子一道过来算了,几方碰面,肯定会很有意思。
想到这儿,宋陵立马休书一封,叫人送去给泰安郡主。以他对那位泰安郡主的了解,这个热闹,她必然会凑。
当初前往岭南时,一路花了不少时间。如今大半的士兵仍被宋陵留下来屯田,行程立马快了不少。不过二十天,宋陵便回了建康。
建康众官员翘首以盼了这么久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请收藏老书摊文学 laoshutan.com 努力为你分享更多好看的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