殿下为何如此心虚: 90-100

您现在阅读的是老书摊文学www.laoshutan.com提供的《殿下为何如此心虚》 90-100(第17/18页)

翻开奏折。

    他已背得滚瓜烂熟的《休政九论》不出预料地映入眼帘。

    熟悉的却不只是内容。

    更是字迹。

    ——这赫然是楼轻霜的字迹!

    除了笔锋稍微稚嫩些以外,走笔习惯同现在的楼轻霜没什么区别。

    这不仅是楼轻霜的字迹,这还是楼轻霜在许多年前尚还年少时写的。

    宣庆十四年《休政九论》震动朝野,此后几年是这封谏言禁得最严重的时间,抄背者若被发现皆等同欺君死罪,楼轻霜缘何在十几岁的时候冒着如此大的危险誊写《休政九论》,还让此物辗转到了枭王旧人手中!?

    太子识得楼大人的笔迹,太子派来的暗卫不会识得。

    他压下惊疑之色,佯装不知,指着谏言最开头的“休政九论”四个字,厉声问:“你给我看此等大逆不道之言的抄本,居心何在?”

    内侍枯槁面容毫无波动,恭顺答道:“大人,这不是抄本,这就是谏言的原本。”

    沈持意气息一滞。

    这一言,隐含之意太过惊世。

    他在踏入长亭宫之前,全然想不到会在此处看见这样一个东西。

    他怔愣未动,内侍已经在他面前猛地跪下。

    无人扫洒的屋舍扬起一片尘土。

    “请大人将此物以及奴才接下来所说之言转告太子殿下。”

    “九年前,小公子不满陛下为政,写下大逆不道的《休政九论》,私下给了太子与太傅阅览。”

    内侍上一句太子指的还是沈持意,这一句的太子却成了枭王,就连楼轻霜,都成了他口中的曾经的“小公子”。

    “太傅当面指出此论引祸,让小公子烧毁。太子没有因亲族而姑息此等忤逆之行,以助小公子烧毁为由,拿了原本,烧了个假的,将原本递交给了陛下。”

    “陛下问责,太傅却先行出列,当着陛下的面,一字不落谏出了这封奏疏上的所有言论,谎称这封谏言是他让小公子誊写,正打算私底下将九论教于太子与小公子,没曾想先行被陛下得知,便干脆当堂谏议,望陛下纳言。”

    “陛下大怒,赐太傅凌迟。这封小公子写的谏言被太子收在了东宫,又跟着来了长亭宫,现在,正在大人的手中。”

    沈持意摊开陈旧奏折的双手莫名有些发凉,僵得不愿动弹。

    他的视线落在纸间洋洋洒洒的字迹上,目光却寻不着落点。

    “你是说……这封《休政九论》的原本,是小楼大人所著,”他喃喃道,“陈……陈康翊背了下来,念诵而出,陛下便以为是陈康翊所作……”

    他人眼中,皇帝眼中,天下人眼中,比起十四岁的少年,一个年过半百的大学士当然更像是写出狂悖谏议的那个人。

    ——“殿下记性极好,天赋绝伦……”

    ——“大人哄我……记性好算什么天赋?”

    ——“如此天赋,我朝近几十年来,只有一人……”

    ——“谁?”

    数月前,微服出宫的马车里,车窗透来的斑驳光影中,教了他一路《休政九论》的楼先生并没有开口回答他的这个问题。

    只是看了写着谏言的竹筒一眼。

    第100章 天下 庇四海而不乱法度,昌一国而不劳……

    细风从门扉窗缝透进, 轻缓抚过陈旧奏折。

    稀疏的光影仿佛同数月前江南行路落在马车中的天光交叠,恍惚难辨岁月。

    扬起的微尘总算不再眷恋浮空。

    尘埃无声落定。

    却好似落在了沈持意的心间,带起一阵压不下缓不了的心绪。

    对陈康翊惨死的悲痛、对枭王背弃的愤怒、对往事不可追的无能为力……尽皆堵在他的胸膛里, 烧出了他眼眶的热意。

    半晌。

    他缓缓合上了这封九年不曾见世的奏折,长出一口气。

    “你是枭王的旧人,”他看向那内侍,“你也知道太子殿下和小楼大人如今关系密切, 却把这封谏言的原本给我, 让我转交太子殿下。”

    白纱替他掩下复杂神色,他敛着语气, 冷笑道,“怎么?异想天开, 指望太子突然想不开,主动自断一臂, 拿着这封奏疏去对付小楼大人?”

    内侍答得有条不紊:“若是太子殿下初入朝堂只能倚仗小楼大人之时,这么做当然是自断一臂。”

    “可先有裴家案,后有烟州乱,朝局洗牌, 太子再度归朝,羽翼已丰, 大人能替太子跑这一趟, 应当比奴才更清楚现在太子在六部与地方的份量。”

    “你在这荒无人烟的长亭宫, 倒是知道不少事。”

    “不过是一些宫中人都知道的消息。”内侍接着说, “大人,您的主子现在最大的危险,是陛下猜疑、楼氏功高盖主,那么这一封旧奏折, 便会在关键时刻有大用。”

    沈持意无声哂笑。

    大用?

    什么大用?

    在皇帝身体愈发不好、愈发怀疑猜忌之时,他翻脸不认人搬出此事,当着皇帝的面和楼轻霜决裂,稳定储位打压楼氏——这样的大用?

    或是来日成功登基之后,卸磨杀驴,以此为由头降罪楼轻霜——这样的大用?

    他接着问:“就算你说的都是真的,当年陈康翊已经把这事揽下来,时隔近乎十年重提旧事,难道会有用?”

    “时局不同。”

    “九年前小楼大人不过十四岁少年郎,不曾展露锋芒,更引不起陛下的警惕,陈太傅的说辞才能改换事实。”

    “可如今小楼大人年少入阁,拜相指日可待,陛下早已看到了小楼大人的经纬之才,稍一猜测,不难相信小楼大人十四岁时能写下《休政九论》。现在太子殿下再拿出这封原本,陛下能看到的……便和九年前不一样了。”

    内侍自行起身,弓着腰,不疾不徐地说,“主子当年和小楼大人私底下闹得并不好看,两年前宫变之时,他们二人更是全然撕破了脸。”

    “长亭宫这个样子,大人已经瞧见,早已没了翻身之机,威胁不了现在的太子。奴才只是为主子做最后一些事情,主子若是清醒,应当是不想让楼大人好过的,奴才便把不能让楼大人好过的东西,交给该看到的人。”

    沈持意一字一顿:“太子殿下不是那个该看到的人。”

    “主子和楼大人也曾经兄友弟恭融洽非常。谁能料到往后呢?”

    沈持意眉目微动。

    若他是以太子身份在同内侍对话,此时便要脱口而出:这才是长亭宫一叙的最终目的吧?

    如果旧事重提真的能直接让楼轻霜万劫不复,枭王何须把这个东西拱手给他?

    谏言和往事不过是一个引子,这个内侍——或者说教内侍说出这些话的枭王,真正的目的是让他看到往事背后的疑点。

    九年前,楼轻霜十四岁,枭王十二岁,虽说已经是能够明事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请收藏老书摊文学 laoshutan.com 努力为你分享更多好看的小说】

设置

字体样式
字体大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