渔家四时鲜: 30-40

您现在阅读的是老书摊文学www.laoshutan.com提供的《渔家四时鲜》 30-40(第23/35页)

点米面碎,灶房里还剩点,你们要不要再吃点。”

    “我们不吃,”江盈知指指那几个菜篮子,“就是想借你们的灶房生个火,做点菜食成不成?”

    许阿婆一口应了,“你们只管用,要是需要个烧柴的,我叫我儿媳给你们帮个忙,双鱼啊,你午饭吃了没啊,年糕汤还要不要?”

    双鱼忙摇头,“阿婆我吃过了,你也来,我对灶房还不熟路。”

    许阿婆拆穿她,“你像只煨灶猫似的,就守在那灶房了,还能不熟路。”

    不过倒是跟着人进了灶房,屋里还有三个女人忙活:一个在擦洗灶台,一个则搬了盆水正准备出去倒掉,还有个坐在灶台后劈着柴。

    见到生人,倒是都有点惊讶,双鱼便笑着引见,“怪我,我说这里什么都好,就让她们过来瞧瞧。”

    江盈知把两个菜篮子放到地上问,“能不能在这做些东西来?”

    “啊,做吧做吧,要不要帮忙,”其中一个清瘦妇人问,她拿着倒完水的水盆回来,虽然嘀咕怎么带了这么多菜,倒是也没有拒绝。

    江盈知一听她们的回答心里有数了,而是立即说:“那要麻烦几位婶子了,到时候一起吃点。”

    许阿婆摇摇头,“我们吃了,你们先忙吧。”

    她实在好奇,“怎么拿这么多东西来,借了灶台要走亲戚啊?”

    江盈知已经同她们混了个脸熟,便说道:“不是啊,我听双鱼说这里有不少孩子,她想着这些孩子小,也没有吃过什么糕点,想着买些。我说买些还不如自己做点,就冒昧地拿着东西过来了。”

    “但天热怕坏了,只能把东西拿来到借灶台了。”

    她说话的间隙,锅里的水已经沸了,该拿的东西全都拿出来了。

    要是江盈知过来就开口说要做给孩子吃,没人会同意,全都得拦着,可她要借灶台给自己做饭食,便都由着她。

    结果倒好,听了这番话,烧火的王七姑拿着柴,也不知道要不要塞进灶膛里。

    倒是许阿婆冲双鱼说:“你说说你,咋好麻烦别人的,”

    江盈知忙说:“我也麻烦你们了,相互麻烦呗。”

    有时候人和人关系的建立,就是从麻烦对方开始的。

    所以江盈知迅速地打进了义塾后厨内部,知道了膀大腰圆的叫王七姑,清瘦的妇人是许阿婆的儿媳,叫周香兰,另外一个寡言少语的是李大丫。

    王七姑跟江盈知说:“我们也不大会做啥糕点,那米面粮油都贵,肯定得先紧着孩子吃饱。”

    义塾有三十个孩子,其中十七个晌午回家吃饭,剩下的十三个是孤儿,义塾就是他们的家。

    不过这个家里也只能供他们吃饱穿暖,旁的什么也难办到了。

    江盈知揉着手里的糯米团,她笑笑,“我今日也就是过来瞧瞧,让小孩甜甜嘴的。”

    “他们有没有课休,有的话,出来一起包着玩玩,这猪油汤团还是自己包的吃着好。”

    猪油汤团是海浦对汤圆的叫法,因为芝麻馅里要放猪板油,放了后才会润滑。

    本来双鱼叫她做糕点,她真的想了许多,从豌豆黄、冰片糕、水晶糕、绿豆糕,甚至想到了番薯庆糕,但还是选择了汤圆,简单好包,而且尤其甜。

    周香兰也笑,“有的,等会儿吹了海螺就是课休了,我跟老许说一声。”

    等她出去了,许阿婆有点心疼那么多糯米粉,忍不住道:“不年不节的,其实也不用吃这些的。”

    “阿婆,吃点好的,不用等到四时八节呀,”江盈知揉好了糯米粉团,洗着手的时候说。

    双鱼拿上芝麻馅,闻言附和,“好吃的啥时候吃都行,这叫”

    “惊喜,”江盈知接上。

    小梅捧场,“正是。”

    屋里几个长辈倒是被她们逗笑了,相互看了看,最后李大丫和王七姑一左一右搀着许阿婆,都说:“走吧,走吧,让孩子吃口甜的。”

    从矮小的灶房到了宽敞的小院里,周香兰已经把小孩写的大字全给放一边去,拿着布巾在擦桌子,招呼大家,“来,就放这里包。”

    今天倒不热,多云转阴的天气,还有风,在院外很舒服。

    江盈知把糯米团放下,刚揪好几个,就听海螺号响了,没过一会儿,一群孩子冲了出来,欢呼着,“包猪油汤团喽!”

    “我爱吃,让我先。”

    这群孩子大多穿着蓝布短衫和黑色宽大裤子,并不面黄肌瘦,个头有高有矮,三到十岁的都有,很活泼。

    也有不少女孩,因为被遗弃的孤儿里,绝大多数都是女孩。

    江盈知压根分不出哪些是孤儿,她反正瞧着都觉得差不多。

    “我咋觉得他们比海娃都壮实,”小梅凑近小声跟江盈知说,要知道海娃现在也长了不少肉,能比他壮实的,在吃的上头肯定没有苛待。

    小梅还想说什么,这些孩子便涌了过来,一点不怯弱,都追着问东问西的,有个女娃问,“是甜的吗?”

    她还没有吃过汤圆呢。

    “甜的啊,”江盈知告诉她,“等包好了,你尝过就知道了。”

    等许先生过来,这群孩子才老实洗了手,围着长桌坐下,每个人的手前都放着六个糯米团,几个更

    小的圆芝麻球。

    有小孩伸手戳了戳雪白的糯米团,他可没吃过,兴奋地坐也坐不住。

    “来,自己包啊,自己包的吃得更甜,”周香兰说,她走到一个小孩身后,告诉他怎么包。

    对于义塾的孩子来说,包汤圆是件无比新奇的事情,他们全都没包过。倒是有在家里吃过的小孩,就会偷偷跟旁边的人讲,“我吃过,很甜很甜。”

    “我没吃过,”另一个小孩说。

    “没事,等会儿我的做好了,再分你一个。”

    他们稚嫩而笨拙地把糯米团揉扁,将芝麻馅放进去,而后有的孩子太用力,直接把馅和皮揉在了一起。

    有的孩子就越包越长,直接给汤圆整了条长长的蒂,捏着那长条还很茫然,“怎么我的不一样?”

    “哈哈哈,许小多,你包的什么,咬掉算了。”

    更有的孩子想整个大点的,把两个糯米团捏在一起,结果,漏馅了,坐在那里用糯米皮粘芝麻馅。

    双鱼笑得肚子疼,“这顿能吃上可真不容易。”

    许阿婆也笑,看到孩子们这么高兴活泼,她打心眼里就乐呵。

    等到全部包完,那大大小小,奇形怪状的汤圆,煮熟后分也分不清,被王七姑按每人六个舀进碗里。

    孩子们领了汤圆,全都笑容洋溢,捧着碗舍不得吃,有的即使破了点皮,不是自己包的也不在意。

    芝麻馅是江盈知特别调的,糖多芝麻多,哪怕孩子们包的不怎么样,但是皮软馅甜,一咬开芝麻馅就会淌出来。

    一群小孩都慢慢吃着,有的小孩吃着吃着哭了,她说:“好甜。”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请收藏老书摊文学 laoshutan.com 努力为你分享更多好看的小说】

设置

字体样式
字体大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