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阅读的是
老书摊文学www.laoshutan.com提供的《渔家四时鲜》 30-40(第22/35页)
孙掌柜听了后若有所思,正想说话,胖师傅轰他出去,“掌柜啊,你就在门外守着吧。”
“快让我瞧瞧是什么面粉,这虾饺不会真跟饺子一个样吧,”胖师傅急忙问。
江盈知摇摇头,“并不一样。”
她拿出自己做好的澄粉,瞧起来只是比普通面粉要白上一些,更细腻点,别的倒是也没有什么稀奇。
等她和面后,成型的面团很像糯米粉团,江盈知说:“这可和糯米粉不一样,等着蒸出来你老就知道了。”
她停下和面的动作,挖了勺猪油倒进去,能揉得更顺滑一点,虾饺皮不同于普通面皮。一点面团屑粘在上头都很容易起颗粒,不光滑,蒸出来也不好看。
“小梅,把那壶油拿过来,”江盈知喊道,她到盆里洗了手,然后拿过来一块干净的白布,仔细叠好,接过那壶油。
她把白布放在桌上,小心地倒了点油在上头,等着它逐渐渗透。
胖师傅十分不解,“这要用来做什么?”
江盈知拿了把锃亮的菜刀,将澄面团切成小块时说:“这是油布,我们一般擀面都用擀面杖,做虾饺不是。这得用刀背抹,但是一般刀背不滑就抹不薄,在油布上擦一擦就好用多了。”
她给胖师傅演示,刀背在油布上反复抹,然后取了面团,先用手推压面团。然后再用刀背有技巧地压上去,第二推时,一张很薄又很圆的面皮就做好了。
可把胖师傅给看起劲了,自己上手试了试,发现还是得要些方法的,可他毕竟学厨那么多年,刀工也不错,两次便会了。
等包虾饺时就更快了,他可以捏出比江盈知更漂亮的褶子来,一个个虾饺包得如同那种纹路特别清晰的贝壳。
上锅蒸熟后,胖师傅以为应该也是白色面皮的,一掀开锅,惊了下,那个皮竟然是晶莹剔透的,半点瞧不出之前的雪白。
他喊,“老孙,老孙,你快来瞧瞧,你这笔买卖做得可真亏不了。”
孙掌柜正坐在门口的小椅上,闻言立马走进来,他看见那小蒸笼里的虾饺,也是被震到了,“这哪来的皮,把海蜇的皮刮了包起来的,还是墨鱼皮?”
屋里几人齐刷刷看他,面上都透露着些许无语。
“居然是拿面粉包的,”孙掌柜拿起一只虾饺,对着窗口透出来的光左瞧右瞧,啧啧称叹,半点也不舍得吃。
不过后面等他终于欣赏完,小心咬了一口,皮又软又薄,还特别滑,里面的馅是虾泥裹着肉摔打而成的,特别筋道有弹性,一咬开有汁水流出来,能尝到笋丁的脆,还有虾仁粒的弹牙。
孙掌柜吃完了,眼巴巴看着那蒸笼,“再给我一只。”
等他小心翼翼,仔仔细细品尝完了,立马说:“卖,等面粉做好了就卖,一个卖他们八十八文!”
胖师傅接话,“八百八十八文一个也卖得。”
小梅呛了下,要命了,这酒楼真是光天化日抢劫。
江盈知啧了声,“随你,不过要说下,洗完面后的面筋不要扔,明日我来教你们道新菜。”
“啥,这也能做菜,什么菜,炒面筋?”孙掌柜连忙追问。
江盈知说:“是四喜烤麸(fú)。”
又一个没听过的菜名,孙掌柜直呼赚了,啥也浪费不着,倒是真对江盈知刮目相看了。
孙掌柜仍在喜悦中,江盈知喊他,“孙掌柜,我要的东西呢?”
“啥,菜叶和油啊,”孙掌柜这才回过神,拍了拍手,“早早就给你准备了,都是今日的,昨日都不能剩下给你,以后我就每日晌午边,叫人送出去给你,成不成?”
江盈知点点头,“之后我会在城门口等你们的。”
孙掌柜叫人把东西拿出来,于是江盈知得到了用虾饺换来的新鲜菜叶,鱼虾粮油,总共有四五个大篮子。
有伙计帮忙装到板车上,并问了一嘴,“运到渔港那儿去?”
“不是,”江盈知笑着说,“去尖山路的义塾。”
第37章 红烧肘子
尖山路的义塾是一家私人开的学堂, 免束脩,来上学的一般是里镇不大富裕人家的孩子。
当然里面也有一部分是孤儿,就住在学堂里, 由几个婆子管着, 但是食宿一般,勉强温饱。
江盈知没来过这里,还
是双鱼跟她说起的, 双鱼家里开了个年糕坊, 赚了些钱,每年要投一些钱到义塾里去。
双鱼也经常会到义塾里帮忙, 偶尔照管下里面的孤儿。
那天双鱼来摊子上问她, 能不能到她这买些新奇的糕点, 有的孩子眼馋别人带来的糕团,她想给这些小孩尝尝。
江盈知就说会过去看看的, 到时候一起做。
趁着今天刚好在酒楼换了不少菜蔬, 便想着往那边瞧瞧去, 走的这条路正好能到双鱼家的年糕坊。
她就把双鱼给叫上了。
双鱼在路上时不时张望后面的菜蔬, 笑的时候露出一口大白牙,说道:“这下一群小家伙有口福了,这义塾的吃食, ”
谈到这个又立马收起笑容, 唉声叹气的,“义塾里的钱不多, 阿婆又很省, 手艺也一般, 老是烧些糊糊、汤粥给孩子吃,只要米放得多, 省事又管饱。”
倒是也没等江盈知开口,说话间便到了义塾,在一条宽巷子的尽头,要从长长蜿蜒的石阶上去。
上去后最先看见两扇简易的木门,然后是竹篱笆围成的院子,门上连个牌匾都没有。
要不是双鱼说这是义塾,江盈知还以为是哪户人家的院子,十分清贫,比她想象的那种石头砌成的屋子还要差。
双鱼拍着门喊:“许阿婆,开下门。”
“来喽,”院子里有道年迈的声音响起,随后木门被打开。露出张苍老的脸来,头发花白,手里还捧着一个小竹箩,里面有豇豆籽。
许阿婆有点茫然,“双鱼,这些都是谁啊?也有孩子要送来义塾上学吗?”
“不是的,她们来瞧瞧义塾里的孩子们,”双鱼接过许阿婆手上的竹箩,手指着人一一告诉她名字。
江盈知朝老人家笑笑,透过敞开的木门看了眼院子。院子里左边有一棵很大的桂花树,倒是没有什么竹架,除了口古井,还有一两张长桌,上面压着被风吹得翻动边角的纸张。
而后就是一排的木屋,檐下挂着长短不一的竹帘,有孩子并不整齐的读书声传来,有的声音尖有的声音细,还有那拖着长腔的附和声。
许阿婆也听见了,她忍不住笑,“我儿子正教他们念书呢,快进来坐会儿吧。”
听到这话,酒楼的小厮把几个菜篮子挑进去,放到地上,江盈知说让他先回去,他犹豫着还是走了。
院子里便只留下了几个女人,许阿婆看了看那些菜,张了张嘴不知道说什么,江盈知笑问道:“阿婆,你们午饭吃了没?吃的什么呀?”
“吃了的,”许阿婆回过神,又连忙说,“吃的年糕汤,掺了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请收藏老书摊文学 laoshutan.com 努力为你分享更多好看的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