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阅读的是
老书摊文学www.laoshutan.com提供的《在年代文里当厂长》 130-140(第23/26页)
。
这代人对计算机比较陌生,尽管不乏高瞻远瞩的人,但什么时代都有短视者。
南雁怕遇到后者。
贺兰山想了想,需要什么呢?
大概需要的是实打实的好处,搞数控机床的好处。
“如果在国内铺展不开,是不是先可以进行外贸创收?”
贺兰山的提议让南雁愣了下,一双清眸直直的看着说这话的男人。
“我说的不对吗?”
“没有。”南雁笑了起来,“没有任何问题,你说的对极了。”
即便国内无法发展机械自动化,但进行外贸创收也不是不行。
外贸创收赚到足够多的钱,用这笔钱来反哺国内的机械自动化。
“谢谢,帮了我大忙。”
贺兰山看着匆忙离开车厢连接处的人,他看着南雁的背影,觉得认识这些年来,似乎从没在这人身上看到岁月的痕迹。
她依旧是那个“急性子”的高南雁,连带着脚下小小的趔趄都显得她跟二十刚出头时没太大区别。
依旧有些毛手毛脚的样子。
南雁很快就整理出了新的思路,要多管齐下。
会议安排在抵达首都的第二天,其他几个东北来的厂长打算在首都四处逛逛,南雁则是迎来了访客。
孙副部亲自到来。
“我还想着找时间去拜访您。”
“行了,就别跟我整这些虚的了。”他认识南雁那么多年,还不知道这小同志肚子里都什么花花肠子吗?
“你有把握说服计委吗?”
知道南雁这次过来的目的,但说服不了计委就谈不上说服中央。
这件事终究是要中央下决定。
“原本没有,不过现在大体上有了思路。”
南雁的新思路倒也是简单的很,这也是她说的想要去拜访孙副部的缘由。
“我想知道,咱们引进外资都引进了哪些产业。”
这倒不是什么要保守的秘密,在外贸部工作的人可以说是张口就来。
瞧着南雁在那里做记录,孙副部意识到什么,这是希望把外贸部也拖下水,联合他们部门更有说服力?
南雁的确需要外贸部这边帮忙,但也不算是为难人,只是说实话罢了。
“我看了下,引进的外资主要是日资为主,美资相对较少,相关产业除了家电那就是汽车零部件,还有少数的是飞机零部件。”
都是些不那么重要的零部件,毕竟核心类的东西在这边建厂就意味着把技术转移过来,这对日美本土企业不负责。
孙副部当然知道这个道理。
“咱们要用的就是这个道理。”南雁笑了起来,“来的路上有个同志跟我说,要是没办法铺设国内的机械自动化,那就先把这些数控机床出口出去,创收挣钱来给机械自动化铺路。这是一个法子,保守主义的路子,但是我们是不是还可以再利用外资来做点什么呢?”
熟悉的促狭让孙副部意识到了什么,“你的意思是利用外资建厂的名单?”
“对,对一个国家工业十分重要的产业,怎么可以转移到别处去呢,不重要的才需要转移,降低人力资本。”
“可是这说服力并不够。”
“所以我们还要主动出击,最近有什么外资想要在国内建厂吗?”
“有两家美国企业。”
“那就强行捆绑,如果想要建厂可以,必须带上你们的计算机制造企业。”
“美国那边肯定不会……”孙副部意识到什么,哈哈笑了起来,“成,明白了,你呀你!”
作者有话说:
二更啦
? 140 新厂建设
并非真的要跟美国谈合作, 只是借着合作的由头,印证微型计算机的重要性,加大国家对这方面的……
不说是投入吧, 但是保护与支持总是该加大的。
国家层面的支持度够了,那么微型计算机的发展前景也还算一片光明。
孙副部很赞同南雁的做法, 有时候你说破嘴皮子都不见得有用。
但当有外部力量介入, 这事就不一样了。
离开这边招待所, 孙副部回去后迅速与美国代表联系。
在第三天的会议上, 他这才把三次会谈的结果递交过来。
一次会谈不顺利就此罢休,那只能说明你没上心。
可要是接二连三都不成,这就说明你摸到了对方的底线。
所以当孙副部将美方坚决拒绝在大陆投资微型计算机制造厂的决议带来时, 会议桌上的氛围变化了不少。
接连两天的会议, 计委这边对机床数控化的提案可谓挑刺诸多。
即便是机械厂、无线电厂轮番上阵,也没能说服计委这边。
计委都说服不了, 你还指望能够说服中央?
眼下的困局让一机部和四机部都分外头疼。
谁都没想到,外贸部递来的材料让情形发生了转变。
这场计委主持的会议, 很快就引来了上级领导们的关注。
会议第三天,中央的几个领导来到这边。
事前已经听取了相关的汇报,对这事情大体上已经知道。
中央这边的意见并不一致。
“大规模的研究这些也需要不少的资金投入,倒不如直接从美国那边买进, 他们产出了总是要往外卖的嘛。”
这句话让南雁眼前一黑,总结起来不就是那八个字吗?
造不如买, 买不如租。
然而真要是这样, 那新中国辛辛苦苦建立的工业基础又算什么?
南斯拉夫大使馆、银河号,还有南海的撞机。
那一瞬间, 南雁只觉得脑子里混乱一片, 她想要开口, 一贯灵巧的嘴皮子这下却是千斤重,怎么都张不开。
“话不能这么说,咱们得有自己的东西,我听说无线电厂的半导体出口也创收了不少?”
无线电厂这边除了贺兰山外,还有两个代表,连忙说起了去年无线电厂在引进3英寸晶圆生产线后的种种表现。
除了制造出第一台属于自己的微型计算机外,更重要的是研究了那条三英寸晶圆生产线,正在打造属于自己的生产线。
当然也不只是这种拆解研究,本身生产出来的半导体,也是出口赚了不少钱,投入使用也就半年就把引进这条生产线的花销给赚了回来。
“这是个好现象嘛,我看你们也是能学南泥湾,自食其力自力更生。”
浑浑噩噩的南雁在听到这话后回过神来,也不是完全没有转机。
只要有大领导支持走自主研发创造道路,那么中国的半导体、计算机以及数控机床产业完全能发展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请收藏老书摊文学 laoshutan.com 努力为你分享更多好看的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