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者综合症: 70-80

您现在阅读的是老书摊文学www.laoshutan.com提供的《学者综合症》 70-80(第11/15页)

参赛的同学。

    物理老师方老师正站在讲台前, 手里拿着一叠试卷,看到顾玺进来,笑着点了点头:“顾玺来了?快坐。”

    培训的日子是枯燥却又充实的。方老师是个经验丰富的老教师, 讲课深入浅出,总能把复杂的物理概念剖析得清清楚楚。课后的模考和实验训练则是重头戏。

    此时顾玺已不再隐藏自己的实力。

    第一次培训后的小测验, 当方老师批改完试卷, 看到顾玺那份赫然写着满分的卷子时,脸上的表情先是一愣, 随即是掩饰不住的震惊。

    他推了推眼镜, 又仔细看了看名字,确认是顾玺没错。要知道,这份试卷的难度,已经超出了高中课本的范畴,涉及了不少竞赛的基础题型,能拿到满分,绝非易事。

    接下来的日子,顾玺用实力一次次刷新着方老师的认知。每次物理小测验他都毫不客气拿了满分。

    更让方老师感到惊喜的是在手动实验环节。

    一次电磁感应的实验课上,要求学生设计并验证一个简单的发电机模型。

    其他同学还在小心翼翼地连接电路、调整磁体时,顾玺已经胸有成竹地开始操作。

    他的手法熟练而专业,对器材的使用、数据的测量和记录都显得驾轻就熟。

    他不仅完美地完成了实验要求, 甚至还能根据实验现象,准确地分析出一些细微的误差来源,并提出改进方案。

    那专业流畅的操作,哪里像一个普通的高中生,简直就是有过多年物理实验经验的老师。

    方老师甚至觉得顾玺来当物理老师的话,他可能会失业。

    时间在紧张的学习和培训中飞速流逝,转眼就到了全国中学生物理竞赛预赛的日子。

    比赛当天,天刚蒙蒙亮,永明高中的校门口就停着一辆黄色的校车。车上坐着和顾玺一样,即将奔赴考场的同学。

    这次永明高中总共报了12名同学,这在学校历史上也算是比较多的一次了。

    方老师早早地就来到了校门口,他穿着一件干净的衬衫,脸上带着温和而鼓励的笑容:“同学们,都准备好了吗?”

    “准备好了!”同学们的声音整齐而充满朝气。

    “好!”方老师拍了拍手,“上车吧,咱们去考场。”

    校车平稳地行驶在清晨的街道上,车内的气氛有些紧张,但更多的是一种跃跃欲试的期待。

    顾玺看着窗外飞速掠过的街景,心中很平静。

    宁一帆,你又离你近一步了。

    考场位于市物理学会指定的一所重点高中。校车停稳,同学们陆续下车。

    方老师站在车旁,看着眼前这群即将踏入考场的学生,再次叮嘱道:“同学们,放轻松,别紧张。拿到试卷先把题目通读一遍,注意审题,尤其是题干中的关键词和条件。遇到难题不要慌,先跳过,把会做的做完再回头思考。相信自己,你们都是最棒的!”

    “知道了,方老师!”

    “加油!”

    同学们互相鼓励着,然后各自拿着准考证,按照指示牌的方向,寻找自己的考试教室。

    顾玺的考场在三楼的一间教室。他穿过走廊,周围都是来自不同学校的考生,大家脸上都带着相似的神情——严肃、专注,或许还有一丝不易察觉的紧张。

    找到自己的座位,顾玺将文具整齐地放在桌角,目光平静地看着前方。

    很快,清脆的零声响起,宣告着考试的开始。监考老师抱着一叠试卷走进来,神情严肃地分发着。

    一张印着“第XX届全国中学生物理竞赛预赛试题”字样的试卷放在了顾玺的面前。

    他拿起试卷,先大致浏览了一遍。题目确实有一定难度,内容涵盖力学、热学、电磁学、光学和原子物理学等领域,很多内容的深度和广度都超出了高中课本。正如方老师所说,相当于大学物理的入门水平。

    没有丝毫犹豫,顾玺拿起笔,开始答题。

    他的思路异常清晰,笔尖在试卷上流畅地滑动着,写下一个个严谨的推导过程和准确的答案。时间在不知不觉中流逝,周围只有笔尖划过纸张的沙沙声。

    当他写下最后一个句号,检查完最后一个数据时,离考试结束还有不少时间。顾玺放下笔,静静等待交卷时间。

    一周后,预赛结果公布。校园广播兴奋的念出7名同学的名字,祝贺他们通过预赛。

    顾玺当时正帮方老师整理实验器材,听到自己名字时,只是挑了挑眉,理所当然,没通过才能让他惊讶。

    方老师推门进来,手里扬着打印纸:“听见了吧?通过预赛的同学这周集训,已经和你们班主任说过,这周不用去上课了。”

    又一周的准备后,明天就是复赛了。

    柏瑾之洗好碗出来,见顾玺挺悠闲的在看《诗词咏流传》,问他:“明天就复赛了,不用复习吗?”

    顾玺摇摇头:“没必要,不难。”

    在学校为了不搞特殊,顾玺已经陪着刷了一周的试题,快写吐了,在家里实在懒得再看了。

    复赛考场设在城郊的理工大学。黄色校车再次载着七名考生驶离永明高中,方老师坐在最前排,手里攥着一叠准考证。

    理工大学的考场大楼透着股严谨的学术气息,走廊里挂着历史名人的照片。顾玺路过时扫了一眼,发现其中一张黑白照片里的老者,正是他最近在研读的《电磁学》教材的作者。

    考场门口的电子屏滚动显示着“第XX届全国中学生物理竞赛复赛理论考试”。

    试卷发下来的瞬间,顾玺就明显看到与预赛的差异——选择题不再是简单的概念辨析,而是给出了一个航天器在非均匀引力场中的运动模型,选项里塞满了微分方程的解。

    计算题的第一题便是关于刚体在复合场中的角动量守恒,题干里还藏着一个需要自行推导的修正项。

    热学题考的是斯特林循环的效率计算,但附加条件是“考虑气缸壁的热传导损耗”,这意味着需要在传统公式里加入一个额外的热传递微分方程。

    光学题则给出了一个从未见过的双棱镜干涉装置,要求推导条纹间距与棱镜顶角的关系。

    最让他挑眉的是近代物理题,直接甩出了一个关于α粒子散射实验的修正模型,需要用量子力学的概率密度概念重新解释实验数据。

    周围的考生们有的咬着笔杆,有的在草稿纸上疯狂涂画,监考老师的脚步声在寂静的考场里显得格外清晰。

    顾玺却异常平静,他的思维像一台精准的计算机,将题目里的每个条件拆解、重组,那些在预赛中看似分离的知识点,此刻在复赛的试卷上织成了一张立体的网。

    他甚至在解电磁学题时,顺手在草稿纸边缘推导出了一个更简洁的积分路径,比标准答案的方法少用了三步。

    当顾玺放下笔,检查完最后一个物理量的单位时,离考试结束还有一个多小时。

    走出考场时,发现柏瑾之靠着车门等在校门口的树下。他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请收藏老书摊文学 laoshutan.com 努力为你分享更多好看的小说】

设置

字体样式
字体大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