朕捡垃圾养子民: 50-60

您现在阅读的是老书摊文学www.laoshutan.com提供的《朕捡垃圾养子民》 50-60(第4/13页)

上书让朝廷兴建地方书院,扶持寒门子弟。一言以蔽之,他们要从贵族豪奢之家手中分一杯羹!

    如今只是科考名额,往后他们还要互帮互助,将那些贵族从高位上扯下来。

    说到兴头上时,刘晦索性站在高处,振臂疾呼:“咱们本就无权无势,倘若再不齐心协力,这辈子都出不了头!都是朝廷命官,都是陛下的股肱之臣,咱们凭什么要比他们低一头?重要的不是南北,而是贫富!”

    贫富对立这件事,算是被刘晦给玩明白了。

    宋陵听着都有些担心,赶忙将刘晦给召进宫,不许他再这样极端。

    刘晦略显失望,毕竟这些都是他的真心话。不过陛下既然要考虑朝中安稳,那他也不是不能缓和些。

    等到第二日,刘晦又请同僚邀请了另一批。这回没有再挑拨得那样厉害了,是以效果远不如第一批,只有一小部分愿意认同刘晦的观点。

    刘晦也没多失望,毕竟前一日拉拢的那些官员便已经够用了。他只是想要办成事情,暂时又不是想要权倾朝野,能拉着一群人为他发声,他也好理直气壮地继续冲锋。

    不久后的大朝会上,刘晦再次提到了南北科考一事。这回不再是刘晦一人单打独斗,期间还有不少人站出来力挺。

    礼部、翰林院与御史台立马冲出来对峙。但是刘晦也不是好惹的,上回他就能舌战群儒,如今经过这么多天的筹备,一人喷一群,根本不在话下。

    他最擅长借力打力,很快就将那些出身不佳的官员给激起了怒火。

    两边吵得天昏地暗。

    本来上午就能结束的早朝,愣是延了一天,等到第二天一早又接着开,就是为了争论这场科考的试。

    后来陆续有读书人下场,只因他们听说,不少官宦之家想要把持科举,这才极力反对南北分科。不论是何原因,只要他们反对的事情,那他们就支持好了。

    反对派这边虽据理力争,到底抗不过刘晦等人的胡搅蛮缠,最终惨败收尾。

    刘晦等人仿佛打了一场旷日持久的胜仗,一个个志得意满,神清气爽。

    吴乾与陈知玄静观良久,这些天的事情再次刷新了他们对刘晦的印象。此人异军突起,不知会给燕国朝堂带来怎样的变化。

    陈知玄本来有些担忧,但看见稳坐上首的宋陵,忽然有有些了然。看来是不必担心刘晦祸乱朝纲了,刘晦带来的诸多变化都在陛下允许的范围内,甚至可以说,现阶段的刘晦只是陛下的一个打手罢了。

    他不爱理事,吴乾只一味地抠门,高丞相是个老好人,杨文和最喜欢打打杀杀,别的事情也不管,确实没有一个人适合为陛下出面做这些事儿。

    这么一想,刘晦那嚣张样子似乎又顺眼了许多。

    于是等到吴乾追问他,刘晦是否有奸臣相时,陈知玄脱口而出:“没有的事。”

    就算有,那也是之前了,还不许人家迷途知返?

    吴乾没想到刘晦在陈知玄这儿风评这样好。

    因为刘晦的神来之笔,南北开科就这样水灵灵地落定了,期间宋陵压根没有费什么心。

    要不是俞忠还有用,宋陵都想直接将刘晦提拔成礼部尚书算了,这家伙实在是好用。不过即便没有提拔,宋陵还是出于私心将他塞进考官的队伍中。借口也都是现成的,这件事情本来就是刘晦提出来的,让他参与那是顺理成章。

    不少人敢怒不敢言。

    他们私下里讨论时,仍然觉得陛下实在是太宠刘晦了,这人就是一个妥妥的奸佞,今后定要死死盯着他,一旦抓住他的把柄,就往死里参奏!

    开科一事顺利推行,今年的税粮也陆续收了上来。江南一带依旧不算风调雨顺,许多地方也遇上了灾害,但好在情况不严重。岭南则没有这个担忧了,占城稻的高产已让当地人对这稻种爱若珍宝。

    就连不少江南人都想要这稻种了,虽然听说味道平平,但它高产还耐旱,只这两件便足以弥补其他的缺点了。

    可惜如今占城稻得紧着岭南一带种植,想要传入江南,怕还得要一两年的功夫。

    燕国这边虽然有一些小毛病,但跟往年比较,总体还是顺遂的。

    不顺的是蜀国。

    蜀国今年秋天连日降雨,影响了收成,朝廷不得不免了赋税。再加上他们事先答应过宋陵,不收新换领地百姓的税粮,以致于朝廷的粮仓都有些捉襟见肘了。

    几日后,宋陵收到了蜀国太子的书信。

    对方大概也听说了占城稻的事,想问问宋陵能否也让他们引进一批稻种,顺带再到燕国借一批粮食。

    宋陵答应了给稻种,但却没给多少,指望了他借出去的稻种来应急亦或是推广是不可能的。至于粮食么……两国毕竟是联盟,宋陵愿意借出一批,但他也坦言,燕国为了开荒,存量不多了,他们自己都不太够用。

    若蜀国真的缺粮,可以考虑找齐国来借。

    蜀国太子收到回信后,深觉有理。

    齐国那位三皇子自称有仙缘,传闻他可以变出无穷无尽的粮食,虽然听着有点扯,但传得这么广,肯定不是空穴来风。富裕至此,借他们一点又有何妨?即便不是祁桓的粮食,只是齐国粮仓的粮食,蜀国一样不嫌弃。

    只要给就行,多多益善,缓过了今年他们肯定还得起,再不济不是还能花钱买吗?

    蜀国太子同他父皇商议过后,也是立马跟齐国朝廷提出了交涉。

    祁桓还没从老大老二的联手打压中缓过神来,转头就听到了蜀国这冒昧的请求。

    他们还真敢要啊。

    第54章 捧杀

    说是借粮,但蜀国更倾向于买。以粮易粮时间太长了,还是直接买来得划算。

    蜀国这回态度异常诚恳,收粮的价格也不低,齐国朝廷没有理由拒绝。他们粮食还是有的,如今又有祁桓的助力,倒也不怕没了粮食。

    齐皇叫来众人,共同商议此事。朝中对卖粮一事也并无异议,只有祁桓听得浑身不适。父皇想从他这儿单独拿一批粮食出来,但貌似并不准备给钱。

    他本来就不耐烦,系统还在他脑子里喋喋不休:“这不是空手套白狼吗?绝对不能答应他!粮库里头的粮食也是要成本的,回头若是资不抵债,彻底关了门,我连最后那点依仗都没了!”

    为了重生,积分也没了,小金库也可以砸出去了,就剩这么一个粮铺,要是还倒闭的话诸怀能笑话死他。

    祁桓能不知道这些吗?但他早已经没得选。

    沉思片刻,祁桓还是想为自己争取一点钱。

    不想他的请求很快就遭到了大皇子的反对:“我说老三,你那些粮食是仙人给的,既不费人力,又不费稻种,你又何须如此悭吝?如今年父皇想要你都推三阻四,来日若百姓真有急用,哪里又能指望得上?”

    话落,大皇子的追随者也立马跳出来讨伐。因为二皇子名声被毁,以至于他那边的人也投靠的大皇子门下。一时间,攻击祁桓的声音不绝于耳。

    但很快,冯尚书等人便出来力挺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请收藏老书摊文学 laoshutan.com 努力为你分享更多好看的小说】

设置

字体样式
字体大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