帝妻[重生]: 230-240

您现在阅读的是老书摊文学www.laoshutan.com提供的《帝妻[重生]》 230-240(第10/19页)



    她将话题兜转,又问:“神女是何来头?历史悠久了么?”

    大祭司沉默片刻,不知在想些什么,良久后再开口,连声音都变得轻柔,蕴含着不加掩饰的温情。

    “神女,是大泽神选定来人间拯救苦难的使者。她天赋异禀,无须淬炼便能百毒不侵,她聪慧至极,蛊术医术,远超于其它奚国子民,她生性至善,所过之处,百姓安居乐业丰衣足食……”

    江平翠听得认真,天边霞光渐散,燕子归巢,一块没有黏稳当的泥巴从檐下跌落在晞的脚边,摔得个粉碎,惊动了走神的谋士。

    她猛地意识到一些抓不住的丝丝缕缕,试探着问道:“既然有神女在,她没办法解决开垦丘陵收成不好的事么?”

    晞骤然转身,整个人气息大变,低下头时,上半张脸全被兜帽遮住,江平翠看不到她的目光,不知这人目光狠厉到何种地步,单从晞攥紧的双拳,能判断她怒意十足。

    江平翠正要站起来赔罪,大祭司忽又颓然垂手,轻声道:“我尚且年轻时的那位神女,甚爱读书,她悉心培育的种子没能换来大丰收,又在书中读到唐国风貌,说中原地大物博,或有别的种子能挽救奚国贫瘠土地,便请了王命,亲身前往唐国……她是那么好的一个人……”

    “后来呢?”江平翠蹙起眉问。

    后来。

    神女将唐国的种子带没带回奚国,江平翠无从知晓,奚国大祭司与她擦身而过,低声呢喃着:“那是我噩梦的开始……”

    这句话实在过于小声,以至于江平翠几乎没听见,恍然之间还以为她只是在神神叨叨念着什么奚国的话。

    不正面答话,想必不愿直抒胸意。

    江平翠知此人活得太久,神秘得紧,也不敢冒然再问。

    她只是依稀觉得,唐国四地五州遍布晞的眼线,其中以边南鹭州奚民最为繁多,就算没有召谍令,唐亦来日号召天下儒生的确省时省力,离手眼通天,无非筹谋和时机了,可大祭司说是为爱徒报仇雪恨,却在言语间又隐隐藏着什么更不为人知的秘密,不像是只为报个仇这么简单。

    而偏偏这个秘密究竟如何,江平翠又难以弄清楚,毕竟,据传闻,这位奚国大祭司晞,已经年逾百龄,她幼年那个时代早就不复存在,什么秘密都无从考究查证。

    摸不透,开罪不起,那势必要防一手。

    江平翠又抬头看了看黄昏天色,她以为,她用江家独特手法传给江守一的密信无人能解,将胞妹劝离椋都,她就能无所挂碍,不受掣肘,还有这半亩微光。

    殊不知,从大祭司找上她的那一日起,她就已经坠入到无尽的黑暗旋涡中了-

    燕姒自正月里与唐绮匆匆见过后,又回到了宫中,时逢辛夷花开,早春里乍暖还寒,皇后周巧送了新棉被和新裁的几身锦缎,泯静让宫婢呈进厢房里,让燕姒过目。

    “锦缎尚且穿不上。”燕姒摸了摸,都是上好材质的料子,“退回去罢,把棉被留下,几个屋子各送一床。”

    泯静光记着去岁不管皇后送什么恩赐来,她家姑娘都全数收了,不曾推辞过,这会子一听要退,怕人多心,犹疑着问:“会不会得罪娘娘啊?”

    燕姒心道她学聪明了几分,会些为人处世了,提点道:“就说臣女家妻还在前线卖命,边关将士们正缺乏军用,实在无心穿新衣,谢过娘娘厚恩美意,你再去将我近日制的香袋各拿上几个不同味儿的,去讨她个欢心。”

    “如此甚好!”泯静眼睛雪亮,指端托盘的宫婢们,叫着随她出去办差,一出房门,便瞧见于徵趁着暮色进了院子。

    宫婢让到旁侧行礼,于徵扬手肆意一挥:“各位妹妹尽管忙,不用招呼我。”

    泯静被她都笑:“统领大人得陛下的恩典,宫门落锁前都能自由出入坤宁宫偏院,您是熟客了,奴婢们不必担忧怠慢。”

    几个宫婢跟着泯静嬉笑出声,有胆子大些的附和道:“可不是么,给她一个新壶,她自己就把茶煮上吃起来了。”

    于徵笑得佻达,泯静又打趣她:“用不着用不着,她会自己在姑娘那儿蹭着喝!”

    几声无关紧要的调笑,于徵自然不放在心上,随她们闹了几句,哄她们散了,才提起官袍慢条斯理地跨入厢房内。

    门一关上,燕姒立即迎了过来。

    “阿姊,今日不值勤么?”

    于徵如宫婢们调侃的那样,自己去斟茶,让燕姒与她对坐:“慢慢同你说。”

    燕姒点着头,把没用过的点心盘子推到于徵手边:“好。”

    “阁老的事情有眉目了。”于徵饮尽一盏茶,一手拿起点心吃了两口,一手自怀中摸出东西递出,“你看看,这是青跃在柳宅发现的雪花炭,他说阁老节俭,不用这种炭。”

    燕姒把布袋接住,倒到绢子上一瞧:“是雪花炭,没错,这不是柳宅之物,柳宅的人不敢擅作主张。”

    于徵把嘴里的饼子囫囵吞了,下午在茶馆听来的话原封不动告知燕姒,又说:“你竟还懂这些杂物?”

    燕姒温和一笑,脸上神态诚恳。

    “我前十七岁没能有幸长在忠义侯府,随阿娘过活,阿姊应当也是知晓的,响水郡不是什么富庶之地,客居别人家中便不是锦衣玉食,各类杂物看着看着也就多少懂了点。”

    她解释一叠声的话,于徵还要赶在宫门落锁前出宫,不便久留,也不知该如何宽慰,就平心而论地说:“其实长在忠义侯府还不如外头自在,我在辽东野惯了,一入椋都才晓得这里条条框框规矩死板,过得并不快活。”

    燕姒端详着那块来历不明的雪花炭,若有所思地颔首应和着。

    于徵以为她想起旧事不快,也没再继续说,而是转了话头,推推她胳膊,道:“好妹妹,给阿姊切个脉呗,上次你说我那个心悸的毛病,前天夜里又犯了一次,药我可都按你说的在服,一顿都没落下!”

    其实于徵早年就有心悸这个毛病,还在辽东那时候,家里请过不少郎中诊看,始终不见根治,难得吃年夜饭的时候,忠义侯府一家子人闲谈,说起燕姒对医术略同皮毛,于徵当即撩起袖子,让她看过一回。

    当时大家都吃了酒,也就没有当做紧要事去对待,权当随性而为之,没指望能治得好,于徵自己揣着毛病日久习惯了,除却不能急行军和高强度习武,她也没伤怎么在意。

    不料燕姒那会儿替她把过脉,仰头干掉一杯烫热的酒,而后笑脸盈盈道:“年节上不可说病,何况不是什么疑难,阿姊且容我几日,出了上元节,我再给你拟方子。”

    言下之意是她能治,话说在席面上,众人先是不由得一愣,而后又误以为她面皮薄,其中存有委婉推脱的意思,于徵当即点头道:“那就借妹妹吉言了。”

    再往后,谁都没想到,燕姒真给拟了个方子送回忠义侯府于徵的院子。

    恰巧上元那日御林军南北两大营搞演习,于徵因着高兴放纵一场,第二日心悸得厉害,随她入椋都的近卫阿暮愁得满头包,赶紧去请郎中。

    燕姒送的方子就被丢在桌子上,郎中来了一看,竟竖起大拇指,连连称奇,直呼:“妙方!妙方!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请收藏老书摊文学 laoshutan.com 努力为你分享更多好看的小说】

设置

字体样式
字体大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