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阅读的是
老书摊文学www.laoshutan.com提供的《状元郎弃子逆袭路》 80-90(第19/21页)
经十七岁,明年就要十八,也到娶妻的年纪。
他这个兄长没有婚娶,幼弟肯定不会抢在他前头。
这些年,身在史馆,又加之高明进之事,所以一直未有考虑过自己的婚事。
然而现在自己将会耽搁幼弟的婚事,甚至连二弟也会因为他而不愿先他娶妻。
他苦笑道:“我的情况,白大人也知晓,我不敢连累人家好姑娘。”
白尧问:“你的情况是指史馆兼修这个位置,还是指高家那边的事?”
俞慎言未答,两者皆有。
相识十数年,看着对方从一个十来岁的孩子一点点长大,他岂会不知对方背负多少,岂会不知他所思所想。
他劝道:“以你之才,将来必不会囿于史馆之内。至于高家……你们姐弟都已长成,能护住自己身边人。不能因为此,你们兄弟皆不娶妻。该考虑终身大事了。”
俞慎言沉思片刻,的确是要考虑了。此事需爹娘做主,他们秋日或许会入
京,届时请示他们再决定。
他望向白尧,笑道:“这种事,竟还劳烦白大人记挂,晚生实在惭愧。”
白尧笑了笑,饮了两口茶,忽然问道:“你刚刚过来在门前可有碰到宁儿?”
“倒是见到赵姑娘。”
“她上次送你什么赔礼,听念念说特意向她打听送读书人什么合适,这丫头给她推荐了不少。”
俞慎言正欲开口回答,忽然察觉到白尧这几句问话有些不对。
他不是会乱打听的人,而且还是表侄女送别人的赔礼。
从刚刚娶妻的话题忽然跳转到赵姑娘身上,白尧可不是那么没有分寸的人,他是意有所指。
第090章 第 90 章
送走俞慎言, 白尧回到母亲处,白母和他说自己的想法。
白尧笑道:“儿子和母亲想到一处去了。刚刚儿子已经试着问了俞大郎,他言家中父母今秋入京, 届时请示父母做主,并没有拒绝。想来对宁儿并非无意。
母亲和姐姐得机会再探探宁儿的意思,若是她对俞大郎有意, 儿子再给表兄他们去信。相比门第出身, 儿子认为表兄表嫂更看重未来女婿的品行才干。”
白母应道:“是要如此, 主要还是两个孩子相互有意才行。”-
俞慎言坐在回去的马车上, 脑海中全是刚刚白尧之言,以及赵宁儿模样。
自当年白府花园相识后, 这几年他亦在白府见过对方几回,每次皆是匆匆一面, 最多打声招呼。他对赵姑娘最多的了解莫过于那日街上见她生擒男子,身手敏捷,出手凌厉。以及后来给他赔礼送东西。
她性格豪爽、不拘小节, 又是赵将军的女儿,岂会瞧上他这样的一个文人,应该倾慕其父兄那般征战杀伐的武将。
他摊开手瞧了瞧,宽大的手掌光滑干净,连一个薄薄的茧子都没有。原本在排云书院还学过一些拳脚功夫, 入史馆这几年, 这双手除了握笔便是捧书,连棍棒都没拿过。
白大人是要白操心一场了-
月底,赵宁儿去白府给姑祖母请安。白母有意无意在她面前提及俞慎言, 并借着上次之事询问她觉得俞慎言此人如何。@无限好文,尽在晋江文学城
赵宁儿没有多作他想,如实回道:“俞大人为官清廉正直, 虽在史馆做个不起眼的兼修,然多年来勤勤恳恳,尽职尽责,是个难得的好官。”
白母对她这番客观的评价肯定地点头,她也不是要询问对方觉得俞大人为官如何,又试探地问她觉得俞慎言为人如何。
赵宁儿此时尚没有意识到姑祖母之意,只当还是因为上次的事情,直言道:“表叔能与之相交品行自不会差,宁儿也曾听二哥提到过俞大人,称其才德兼备。
上次之事,是宁儿之过,损毁了他最看重的书卷,他既没有恼怒,也没有怪罪,当时还要帮忙。事后也没说要赔偿之事,宁儿主动赔,他还不愿收。可见性情温和沉稳。”
白母笑呵呵地点头,伸手拉过赵宁儿在身边坐下,握着她的手问:“与上次姑祖母给你提的那几位公子相比,你觉得俞大人如何?”
问到这里,赵宁儿心再大也知晓姑祖母之意,问了这么多就是为了探她对俞大人的意思。
她羞恼道:“姑祖母怎么生了这个心思?”
“你刚刚不是还夸赞俞大人吗?是对他哪里不满意?”
“不是!只是……姑祖母,你让宁儿怎么好开口说这种事。”她起身躲到旁边去。
白母瞧着她这模样,已经猜到姑娘家的心思了。
她从小在军中长大,性子爽直,长辈们也会开这种玩笑,她素来都是大大咧咧回应,就是前几次给她提那几位公子,她也是一句说不行就不行,可没今日这般还羞恼起来。
既知晓侄孙女的心思,白母故意道:“好儿郎不好寻,俞大人二十有四,听闻其父母今秋入京来,想必是来为他操办终身大事的。”
赵宁儿抠着手指,沉默半晌后抬头看向白母,起身走回去,揽着白母轻轻叹了声,道:“俞大人是文官,而且他那般性情的人,必然喜欢温柔规矩的姑娘,平素与他吟诗作词、泼茶赌书。宁儿又不太通那些,读得最多的就是兵史。
俞大人虽好,宁儿也不能因为成亲嫁人,就失了自己本来性情。若那般,宁儿宁可一辈子不嫁人。”
她最喜欢的就是侄孙女这般性子,不会因喜爱而糊涂冲动,也不会因为憎恶而偏激。
旁的事便罢了,姑娘家嫁人是一辈子的事,需得夫妻琴瑟和鸣。若是不如意委曲求全,便是一辈子的委屈。
白母拍着侄孙女的手臂,笑着道:“你说得在理。俞大人虽通诗词文墨,然在史馆多年,编修的还是西北各部史,恐脑袋里早就是兵史之事了。姑祖母几次听你表叔提到和他谈西北或东南诸事,可不是诗词文章。
他从小经历坎坷,表面温润,内里性子刚武,不见得会喜欢温温柔柔规规矩矩的姑娘,或许正喜欢你这般性情刚烈的。”
这种事,她只能把情况说给侄孙女听,最后还是侄孙女自己拿主意。
她是个极有主意的姑娘,自己会考虑清楚。
赵宁儿听着,沉默没有回应-
再说俞慎思三人组,自安州出发前往东南,一路上游山看水,拜访当地名仕,走访当地县乡。途经瞿永铭任职的县,去拜访瞿永铭。
瞿永铭当年取士后便成婚,如今一双儿女,大的女儿已经四岁,比小久儿还长两个月,儿子是去年出生,现在还不会走路。
瞿乘夫妇二人关系这些年渐缓,如今有了孙辈,也都不再提当年之事。
瞿永铭治理的县便是前两年倭贼侵扰之地,这两年劝课农桑,慢慢恢复生产,背井离乡的百姓也陆陆续续回来,人口增加,田地有人耕种,税收亦明显增加。
俞慎思三人从瞿永铭口中得知当年被倭寇侵扰后景象,也亲眼见到了如今状况。
地方的治理,瞿永铭颇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请收藏老书摊文学 laoshutan.com 努力为你分享更多好看的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