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阅读的是
老书摊文学www.laoshutan.com提供的《状元郎弃子逆袭路》 30-40(第13/21页)
下他脑袋教育:“这么点事,你记这么久?人家又不是故意扰你, 是重病难忍,岂可怪罪?”
“这是大事!读书无小事,爹说的。”搬出俞纶来当盾牌。
俞慎微便不再教训,嘱咐他以后再遇此事要多体谅些。
俞慎思并非不体谅,只是想捉弄李郎罢了, 刚刚抽他手的五下都抵不过苏夫子一戒尺打得重。
俞慎思余光朝旁边瞥了眼, 见到马车上落下一个人影,回头见到李郎,惊了一跳。
“你怎么神出鬼没?”什么时候就跟在后面了?他们姐弟的对话都听去了?
俞慎微姐弟回头瞧见李郎, 俱是意外。
“你们落下的,戚婆婆让我送还。”李郎将手中的书递过去。
俞慎思见书封面一个卡通小人儿, 是自己的,接过道了句谢,转身快走两步追上牛车。
恰时迎面走来一名妇人,招手冲李郎喊:“阿帧。”
妇人三四十岁年纪,一身乡里妇人打扮,俞慎微认出来是去年末见到的那位,当时李郎给了她一个钱袋子,她乐得合不拢嘴。
妇人直奔李郎身前,责怪道:“怎么两三个月也不回去一趟,表姑担心死你了,秋收后你表弟成亲……”
姐弟三人走远,没听到后面妇人说了什么-
天凉添衣。入秋后,裁缝铺生意好起来,俞纶堂兄弟二人的裁缝手艺毋庸置疑,前几个月宣传,如今在城中大俞裁缝铺也能叫得上名。铺子中又经营布料,生意比预想的好。
俞慎微在入秋时去拜访唐母,唐母给她介绍的那个做绣品生意的胡老板,与唐母沾亲带故。有唐母帮忙说话,生意顺利许多。胡老板每年春秋两季跑货,也想在临水县有个固定合作的人。两人想法一致,便定下这事。
事后俞慎微琢磨着家中裁缝铺有爹和小叔经营,娘和小婶帮忙,用不到她。她可以把心思放在绣品上,这里面的利润可观-
方过授衣月,又遇始裘天。今年入冬有些不寻常,刚过立冬天就寒起来,冬月里就飘起雪,比往年早了半月。庄稼人靠天吃饭,全都讨论明年的收成。俗话说,冬天麦盖三层被,来年枕着馒头睡。但凡事过犹不及。
腊月里雪又少了些。
小年后,裁缝铺已经没什么生意,全家决定回乡过年。
到大俞村第二天,一位族老领着几位族人过来,说田地的事。
俞纶以为是如今家里添丁,田地有变动,却未想是族人想将田地挂到俞慎言的名下免税。地还是他们种,每年交他们一定的租子,租子自是低于朝廷田税。
秀才名下有五十亩良田免税的特权,俞纶他们一家本来人少地也少,不足十亩。俞慎言的名下空着几十亩免税田。俞纶本来想着以后手里有余钱买些地,如今族人主动送过来。
这种方式在乡里很普遍,不少家中田少的秀才都会让亲族挂名。亲族不用向官府缴纳田税,将田税的一部分以租税形式交给秀才,亲族最后也就成了秀才的佃农。
大盛朝相比前朝土地管控一块虽好些,却仍存在许多问题,买卖转让是平常之事。这种事每个乡都有,官府是不管的。
这种不劳而获的诱-惑,俞纶不可谓不动心。此事关系俞慎言,他询问俞慎言的意思。
族老和几位族人商量想让他们几人每家分十亩田挂过来。俞慎言知晓族老和几位族人家中男丁多,所以田地多,田税自然也多。若是男丁皆是劳力则罢,不是劳力,生活也不容易。
以前他没有想过这种事,如今族老提及,他自然愿意帮一把族人。以后也是要买田的,倒不如将这好处先给族人。与族人和睦,今后遇到什么困难,族人也能帮衬一二。
@无限好文,尽在晋江文学城
他想到俞氏族中的顺叔公家。
顺叔公大儿子去世,小儿子和他差不多大,下面还有两个总角孙儿。老的老小的小,生活艰难。若说真的要挂他名下,他倒是愿意帮顺叔公。只是这种挂名的田,在官府那里这些田就是他的。不是所有人都愿意将自己的地转出去,如此自己没有保障,只能做佃农。
他出于好心,自不会吞了这田,更不会多收他们租子,甚至可以不收。但从顺叔公来看,田地还是握在自己手里踏实,不见得能信任他。
俞慎言道:“我名下只能分出去三十亩免税田,叔公和几位叔伯要匀一匀了。”他想留十亩,若是顺叔公以后愿意,自己就帮一把;若他不愿意,便空着,以后家中买田再填上。
族老和几位族人见他点头,当即便商定,那就几家匀一匀,族老家中有个瘸了腿的儿子,其他几家让他挂名十亩,剩下他们商量分了。
年后,顺叔公也过来问此事,俞慎言便将那十亩份额给了顺叔公。
事后俞慎思询问举人名下多少免税田,才知晓那些乡绅地主是怎么来的。前朝后期一大弊病就是土地兼并严重,本朝有所控制,百姓才吃得上饱饭-
破五后,县城的铺子陆陆续续开门营生,俞慎微也琢磨收绣品的事。
过年时俞慎微和家里说,今年准备做绣品生意,他年前打听过这方面消息,年后准备四处去问问。
俞纶夫妇不同意,毕竟女儿大了,不能总是在外面跑,这个年岁找个好儿郎说亲才是正事。俞慎微搪塞道:“待小言乡试后再说亲,若小言高中举人,娘还担心我这个举人的大姐嫁不出去?”
@无限好文,尽在晋江文学城
俞纶夫妇一想也是这个理儿。小言若高中举人,女儿的婚事就能往上找一找,不再拘泥村里的那些儿郎,兴许能找个更好的人家。一年半载也等得起。对于俞慎微要出门跑绣品生意,夫妻二人还不放心。
施长生便道:“年后我不去昌隆布庄,我陪姐姐,也能保护姐姐。”
施长生这二年身量长起来,已经和俞纶一般高,有了大人模样。在昌隆布庄做了两年伙计,跟着少东家见了不少人事,说话做事愈发成熟。有他陪着俞慎微,夫妇二人放心不少,免不了还是要叮嘱一番-
正月十五,俞慎微和施长生去乡里谈绣品的事,回城天色已晚,城中灯市已开。上元佳节的灯会,历来是衙门和城中大户人家联手举办。街市各处可见衙门和各家的灯展以及游戏项目。
这一日家中长辈都不会拘着儿女,让他们出来赏灯游玩,其实也是借着赏灯让两家儿女相看,所以上元节在宁州府有个别名叫“定情节”。
临水县城有两条穿城而过的小河,照水街前的小河中漂着各式各样河灯,河边还有许多人在放,有的祈福,有的则是祈缘。
“姐姐要不要也去放一个?”施长生扯了下俞慎微袖子问,“能早日找到如意郎君,大叔和婶子也就不催这事了。”
俞慎微瞪他一眼,“我瞧你是想早点找到如意娘子吧!”
施长生傻笑道:“姐姐还真说对了。”
“那你去放灯,我回铺子。”
施长生朝铺子方向望一眼,今日街道上全是人,虽然已经快到铺子,他还是不放心,“我送姐姐回铺子再过来。”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请收藏老书摊文学 laoshutan.com 努力为你分享更多好看的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