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妃娘娘荣华富贵: 60-70

您现在阅读的是老书摊文学www.laoshutan.com提供的《贵妃娘娘荣华富贵》 60-70(第8/28页)

把红透的脸也埋入其中。

    许久之后,沈初宜才低低笑了一声:“真是。”

    等沈初宜重新回到寝殿时,一头乌黑长发都已经干了。

    她依旧选了最喜欢的银红发带,松松把一头长发系在脖颈边。

    长发微垂,在身前晃荡出俏皮的弧度。

    沈初宜脚上踩着软底的麻面鞋,轻轻踏入寝殿,抬眸就看到萧元宸换了一身竹青色的中衣,正坐在贵妃榻上读书。

    他显然已经沐浴过了。

    皇帝陛下身前放了盏莲花灯,照得他面如冠玉,皎若明月。

    卸去帝王威仪的萧元宸,显得十分年轻,此刻才会让人想起他不过才刚二十三岁。

    甚至今年的万寿节还没到。

    听到脚步声,萧元宸抬起眼眸,看到沈初宜的那一瞬,萧元宸眼底泛起浅浅笑意。

    “洗好了?过来坐。”

    沈初宜点点头,她足尖轻点,转身就来到萧元宸身侧,被他拉着坐在了身边。

    萧元宸在读她最近刚开始看的游记。

    “陛下怎么看起这个来?”

    沈初宜有些不好意思:“这都是最简单的词句,也都是圣京左近的见闻,没什么新鲜事,妾用来学字的。”

    这本游记内容简单,用词粗浅,适合沈初宜这样刚入门的人。

    换成萧元宸,就不太适合了。

    萧元宸笑了一下,道:“朕从未看过这本,如此看来,倒是还挺好看的。”

    “比如这里写柳州大旱颗粒无收,朝廷赈灾的情景,这些朕都未曾亲眼见过,只能根据这些游记来拼凑。”

    沈初宜见他关心这事,想了想,才开口:“陛下,妾年少时,家乡也有过一次赈灾。”

    萧元宸抬起眼眸,看向沈初宜。

    沈初宜很认真回忆过往,错过了萧元宸眼底深处的情绪。

    等回忆结束,沈初宜才开口:“妾是溧水县梧桐村人,记得在妾七岁时,整个溧水县都闹了蝗灾,那一年的蝗灾特别凶,整个县城几乎颗粒无收。”

    “妾的父亲会打猎,家里并非全依靠种田,所以那一年的日子没有难过得活不下去,却也很难熬。”

    “妾记得,那时候总是饿,饿得睡不着觉,胃里总是火辣辣的,好似有火烧。”

    萧元宸合上书本,他转过身来,轻轻揽住了沈初宜的细腰,让她靠在自己身上。

    沈初宜靠着他,忽然发现回忆也没有那么苦涩了。

    大抵现在荣华富贵唾手可得,再回忆过往的艰苦,都成了旧日里的掠影,不再被反复盘桓。

    她慢慢说道:“我们村的人也爱种芋头,蝗虫吃光了粮食,但芋头却留了下来,所以村子里还算好,没有饿死人。”

    “外面就不一样了。”

    “那真是让人害怕。”

    沈初宜顿了顿,才道:“不过朝廷的赈灾很快就发下来了,就连我们村都有。”

    沈初宜说着,不由叹了口气:“那时候我年纪小,才发现赈济的粥米里有砂子,当时我觉得委屈,不敢在外面说,回来就同母亲抱怨。”

    “那时候我才知道,原来粥里有砂子,是因为灾民饿得太狠了,若是吃的太急,很容易噎死人。”

    “若是粥里多砂子,一边吃一边吐,速度会慢一些,空了许久的肠胃才不会因为忽然进入的食物而剧痛。”

    这还真是萧元宸不知道的。

    他忽然开口:“每逢灾情,父皇总是日夜难眠,那时候,我也跟着觉得难熬。”

    “年少的时候,我就开始关心赈济银能不能如实下发,那些粥米百姓究竟能不能吃到口中,那些流亡在外的百姓们是否能有遮风挡雨的栖息地,还有那些大大小小的灾情。”

    “我希望以后再也不会有。”

    “但我从来都没有关心过,也没有询问过,究竟要如何赈灾,就如同往粥里放砂子的情形,是我想不到的。”

    “若是旁人告诉我,我会以为是朝臣贪墨粥米,以次充好。”

    沈初宜笑了一下。

    她握住了萧元宸的手。

    “陛下,世间本来就应该如此。”

    “您要处理天下事,九州四海,黎民万千,每日那么多大事小情,全要靠陛下一人,那陛下就是每日都不睡觉,也是忙不完的。”

    “所以才有那么多朝臣,忠良,有那么多人为百姓奔波,才会有一次又一次的科举。”

    “陛下要做的,就是选出最合适的人,让他们去打理这偌大的国家。”

    沈初宜的话很粗浅,却也直达人心。

    这同萧元宸的所思所想不谋而合。

    他不由动了动手腕,一根一根寻到她的手指,十指相扣,手心紧紧贴在一起。

    “沈才人,眼光甚是长远,”萧元宸夸奖她,“有些多读了几十年书的读书人,怕是都想不到这一层。”

    沈初宜笑了一下。

    “若是陛下想听,我以后可以多给陛下讲民间事。”

    “这些,旁的娘娘怕是都不知道。”

    萧元宸也笑了一下。

    他道:“你说得好,朕就有赏赐。”

    沈初宜抿了一下嘴唇,她道:“关于赈灾,还有一事,陛下可能也不知情。”

    萧元宸说:“你说来听听。”

    沈初宜垂下眼眸,好半天才道:“妾不记得当时是哪位大人赈灾了,他命县城的衙役发放赈济粥的时候,只有一个要求。”

    “必须要家中的女子来领。”

    “若是家中没有,需要里正带着,亲自去县衙说明。”

    说到这里,沈初宜没有继续开口。

    而萧元宸迅速明白了这一条政令的意义。

    当出现□□时,最先被舍弃的就是老少病弱,若是粥米只能由家中的女子来领,无论是母亲还是妻子,无论是妹妹还是女儿,总能让她们好好活下去。

    不会从一开始就被牺牲。

    这名官员,的确细心又仔细。

    萧元宸认真想了想,道:“这一条的确不错。”

    “以后会同各地方官员宣讲,告知他们如此做的意义。”

    沈初宜浅浅笑了一下。

    “那妾就替天下万万女子,谢过陛下。”

    萧元宸转过头来,深深看向沈初宜:“今日最想说的,其实是这一句吧。”

    沈初宜仰着头看她,眼睛透着单纯的崇敬与爱意。

    她眼眸里有着说不出的喜悦,那是被认可的欢喜,也是心愿得成的开心。

    “妾敢说,因为陛下是明君。”

    “陛下总是为天下黎民着想,从不会拒绝上奏。”

    沈初宜换着萧元宸的腰身,柔软地靠在她身上,弱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请收藏老书摊文学 laoshutan.com 努力为你分享更多好看的小说】

设置

字体样式
字体大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