郎欺: 60-70

您现在阅读的是老书摊文学www.laoshutan.com提供的《郎欺》 60-70(第6/19页)



    如今,陛下频频对江州战事指手画脚,以王氏举官不避亲为由,拒绝给王氏增派援军和粮草,隐隐有卷土重来之势。

    一夜之间,情势演变到最恶劣,帝党和相党的争斗重新拉开。

    郎灵寂上疏请解职。

    面对朝臣的攻讦,本以为他会据理力争,没想到光明磊落地承认了。

    王昀这样荒谬粗暴的人当官确实是九品官人法的弊端,选人尊世胄,卑寒士,权归右姓,必定使官场鱼龙混杂。

    但九品官人法是王章老太尉留下来的基本国策,郎灵寂掌行政之权一天,就会继承衣钵,维护这项制度一天。

    他自己本身是皇室贵族,不可能背叛自己的阶级,本身是九品官人法和黄老政治最坚实的拥趸。

    中书监请辞的奏疏一上,朝野轰动,属琅琊王氏的反应尤为强烈。

    首先是远在江州征战的王戢王瑜兄弟俩极力反对,言王昀滥杀无辜只是个人行为,中书监远在建康并不知情。

    其次是王慎之,会稽刺史,反对。

    王潇,军咨祭酒,反对。

    王崇,青州刺史,反对。

    王实,吏部尚书,反对。

    王啸之,庐州太守,反对。

    裴锈,河东裴氏,求情。

    桓思远,龙亢桓氏,求情。

    江南士族陆氏,也就是东吴名将陆逊陆机出身的家族,反对并求情。

    陈郡谢氏,与琅琊王氏互为偶俪,求情,罢朝三日。

    颍川庾氏,求情。

    ……

    衣冠南渡建立的东晋王朝,本身是一个由士族扶持起来的傀儡政权,权杖归于世家。若罢免中书监,恐怕朝中一半官员都会罢朝,国将不国,帝不成帝。

    世家拥有藐视皇族的强大家底,关键时刻同仇敌忾,绝不允许皇权将裙带网络中的任何一人拉下马,蚕食他们的权力。

    这其中以琅琊王氏为首。

    中书监是他们女家主的夫婿,罢免中书监,就是欺辱他们的女家主。

    琅琊王氏经百年积淀而来的毁灭性的号召力,再次得到了淋漓尽致的展现。

    目前只有两个选择,中书监留下,皇帝留下;或者中书监留下,皇帝走。

    司马淮无法,唯得忍气吞声按下此事,驳回了中书监的请辞奏疏,赦免所有连坐之罪。

    “王昀残暴糊涂与帝师有何干系?帝师当初只行举荐之责罢了。天下没有弟子犯错反而要怪罪到师父头上的道理。”

    皇帝当着众臣的面道出这番话,很难说有几分真心几分假意。

    弹劾琅琊王氏的寒人将领岑道风被王家子弟深忌疾之,司马淮将其训斥一番,命他在文武百官面前公开赔罪。

    朝政秩序这才勉强恢复如初。

    陈留王司马玖见此,心中不平。

    琅琊王如今的待遇当真让人艳羡,被王家人一手扶持,翻手为云覆手为雨,得到所有倾斜的资源,望尘莫及。

    当初郎灵寂不过是他手底下小小的运粮官,守着琅琊郡那片贫瘠之地,区区皇室疏族连说话的资格都没有,唯一的幸运就是在琅琊郡结识了琅琊王氏。

    如今斯人可谓是一日千里,步入中枢,笼络了整个豪门士族,竟让士族们罢朝求情,再不是当初那个偏居一隅的藩王了。

    论出身,他比郎灵寂高贵得多,高祖皇帝的嫡孙,正统的司马氏血脉。但他运气差,身后无琅琊王氏这样的顶级豪门支持,更没有和任何士族合作,渐渐被甩到了后面。

    司马玖越发阴翳。

    他不甘心。

    郎灵寂能有今天,很大的原因是娶了王姮姬这块活生生的金字招牌。而最开始王太尉本有意和自己结亲,把王姮姬嫁给自己的。

    这世上最遗憾的事莫过于本来能够。

    怪不得王姮姬那么重要。

    如果,当初他娶了王姮姬呢?

    ……

    朝廷的风波虽然暂时平息,江州流民仍叛乱着。

    江州是通往都城建康的门户,当守必守,皇室需要王戢的力量平定江州。对于王氏和其他世族的犯上行径,唯有睁一只眼闭一只眼。

    无奈之下,司马淮加封王戢为江州刺史,兼领都督征讨江州诸军事,专门负责对外征战,又赐了许多钱粮和兵将。

    原本的江州太守王昀因乱杀百姓犯下重罪,罢免官职,流放琼州,江州太守的位置空缺出来。

    王戢上疏荐族中的另一位子弟王亮上位,司马淮不动声色地否决了,转而将江州太守位置给了本次激烈弹劾王氏的寒门将领——岑道风。

    岑道风劾奏琅琊王氏,司马淮表面上让他给世家公开道歉,多加训斥,实则明贬暗升,将江州太守之重职交给了他。

    王戢愤然,皇帝那点图谋谁看不出来,奈何挑不出错,只得先暗暗记下这笔账。

    岑道风出身贫寒,祖籍便是江州人氏,一直爱民如子,靠着自己卓绝的武艺稳扎稳打,战功赫赫,为百姓谋福祉。

    凭他的能力本能做更高的官,然上品被纨绔愚蠢的士族子弟霸占着,有胆有谋的寒门只能当个马前卒。

    陛下这次慧眼识珠,发掘了他。

    此乃万幸也是不幸,幸在岑道风终于熬出头,不幸在他得罪了琅琊王氏,顶头上峰是王戢——又一个瞧不起寒门、出身于衣冠士族的名士。

    他即将和东晋第一豪门琅琊王氏共事。

    对于地方来说,太守和刺史本是平级的,太守管行政,刺史管军事,然而汹汹乱世中法律条文形同虚设,匪患猖獗,相比之下手握兵权的刺史更吃香些。

    江州这一地带太守是岑道风,刺史是刚刚上任琅琊王氏王戢。

    王戢名士出身,公主驸马,此番领都督征讨江州诸军事,权力比岑道风高一层,属于岑道风的顶头上峰。

    岑道风需尊着敬着王戢,二人却绝非平级。

    岑道风反感这些口谈玄虚的名士,上一任在江州惹下大祸的太守王昀就是琅琊王氏中人,他们依仗门祚上位,无半分功业建树,堪称军营里的蠹虫。

    这个王戢来者不善。

    陈留王司马玖找到了岑道风,与他漏夜秉烛长谈。

    “王戢可不是什么蠹虫,此人拥兵自雄,慰勉将士,有胆有谋,与那残暴糊涂的王昀全然不同,千万别轻敌。”

    司马玖之前要和王氏联姻,对于王戢的作派大抵了解些。王昀是典型纵放任诞的清谈名士,一个成事不足败事有余的白望,而王戢莅事明理,壮怀犹唱缺壶歌,颇有当年魏武帝的遗风。

    将近一年来,王戢领兵在江州附近徘徊,屯田建寨,稳扎稳打,招募士兵,建立自己的军粮库,意在夺取江州逐鹿天下,枭心不可谓不重。

    而且王戢身后还有个长于韬光养晦的郎灵寂,事事筹谋,洞幽烛微,为王戢规划一切。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请收藏老书摊文学 laoshutan.com 努力为你分享更多好看的小说】

设置

字体样式
字体大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