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宝级学霸: 40-50

您现在阅读的是老书摊文学www.laoshutan.com提供的《国宝级学霸》 40-50(第11/22页)

遍都懒得的那种胸有成竹。

    毕竟,报名h初赛的人,可能还有一部分是抱着“我就来凑凑热闹”的想法,而能进复赛的,绝对都是有实力也想进全国赛甚至去i的,就算不会也不可能这么快就放弃,必须挣扎到比赛的最后一秒好吧?

    因此,看着监考老师朝明夏走过去,将试卷收走时,他们只觉得:靠,这特么的实力也太变态了吧!

    尽管明夏交卷得很快,但事实上,同考场的大家心下或多或少都有增加几分焦躁,压力也有增加,却并没有心态崩掉。

    人家初赛就是满分,他们又不是满分,本来就实力有差距,又有什么好不平衡或者纠结的?他们只要和其他人保持差不多的速度,尽力做对,拿到除了那四个满分外,剩下的两个省队名额,就k了。

    出了考场,明夏便跟着工作人员,去到事先安排好的房间,吹着暖洋洋的空调,继续看之前就在看的陈寅恪先生写的那本《隋唐制度渊源略论稿》。

    明夏看书速度不慢,之所以到现在还在看这本书,其实是因为喜欢,才开始第三遍的阅读。

    陈寅恪先生对中国传统文化内涵、中西文化的关系、种族与文化的界定、胡化汉化的实质等问题,有着令人惊叹的高标卓识。

    他的这本著作,从礼仪、职官、刑律、音乐、兵制、财政等几个方面,介绍了隋唐制度及其建置相关的内容,涵盖了魏晋南北朝史、隋唐史、民族学、社会学、考古学、文化史、语言文字学等与华国古代史相关的诸多领域。

    事实上,本来,《隋唐制度渊源略论稿》并不是用来为西域史立论。然而,纵观整本著作,陈寅恪先生写的内容,那些与西域史研究有关的考索和证述,却比比皆是。

    陈寅恪先生无论是“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的精彩阐释,还是“在文化不在种族”的独到见解,对西域史研究来说都堪称经典,深深让明夏觉得值得再三研读。

    明夏沉浸于看书,没听到广播里通知“比赛结束”的声音,工作人员见她实在专注,不忍心打扰,便一直到郭子豪和褚子仪在她考场门口没等到人,猜到她可能这次又提前交卷了,一路找了过来,才知道复赛结束了。

    反正不急,三个人便在房间里说对一对答案。

    郭子豪试卷写完了,但是没来得及检查,最后一题总感觉哪里不对劲,经过询问,发现明夏和褚子仪试卷的所有答案都一样,便知道到自己应该是丢分了,而且还是因为计算问题,顿时郁闷得忍不住直拍桌,口中不断哀嚎。

    和明夏对了答案,发现两人答得完全一样,褚子仪便松了口气。

    他前面的填空题做得很快,但解答题的倒数第一题和倒数第二题,花了很多时间,差点都没了检查的时间。但幸好,都写对了。

    别问褚子仪为什么这么相信明夏的答案。

    第一,人家初赛和复赛都一样,提前交卷,速度也差不多,水平明显比他高得不是一星半点。@无限好文,尽在晋江文学城

    第二……

    明夏和他答案一样,他不相信自己做对了,还非认为自己做错了,平添难过,脑子有不是有问题。

    同样的,郭子豪的郁闷,也是因为对他俩的实力很信任,才会知道答案的第一时间就觉得是自己做错了,然后才拿笔重算。

    复赛已经比完了,尽力就好,现在的计算不是为了答案的对或错,只是出于对数学的喜欢和研究题目的兴趣,想要弄明白罢了。

    明夏和褚子仪就站在郭子豪两边,你一言、我一语地给他指点思路,等他算完了,才一起离开会场。

    临别前,褚子仪也和明夏加了好友,相约h全国赛见。

    “明姐姐~夏哥哥~你这个寒假,闲了没事的时候,随时找我聊啊!啥数学题都行,我就想求带!”褚子仪双手合十,欠兮兮地说道。

    明夏哭笑不得:“到时候再说吧。”

    *

    这边,会馆的学生都离开了,那边,改卷老师们也都拿到了选手的复赛试卷,坐到电脑前,开始了批改工作。

    改卷老师有好几个,都是经验丰富的老教师,有伍晨毅事先给的标准答案作为对照,又一共才两百多份的试卷,就算是为了防止成绩出错,设置了系统随机,每张试卷都由三个老师分别批改,综合考虑成绩,也很快就搞定了。

    成绩很快出来。

    第一名,明夏,一百五十分。

    第二名,褚子仪,一百五十分。

    第三名,高聪,一百四十六分。

    第四名,郭子豪,一百四十五分。

    第五名,王思思,一百四十三分。

    …………

    明夏和褚子仪都是满分,之所以明夏排在前面,不仅是因为她交卷时间早,还因为,解答题的最后一题,就连伍老也只给出了两种解法,她却还另辟蹊径地给出了第三种。

    谁都没有想到,用那个冷门不常见的定理和公式,居然也能做出来这题,还真的挺让人觉得眼前一亮的。

    不过,她能知道那个理论,还成功运用到了题目的解答里,说明了她对高数的掌握已经很不错了,学习时也绝对没有仅仅局限于本科教材,而是博览群书。

    “很不错的小丫头啊,估计,今年的i的国家队能有她一员。”一个老师翻出明夏的试卷,看了看她的解题思路和清晰工整的字迹,满意地点了点头。

    另一个老师也凑过去看了看屏幕,示意往下拉,去看明夏解答题最后一题,指着她的第三种解法,语气很是欣慰:“这个理论是真的冷门,有的本科上课甚至都不会提,这丫头却能这么熟练地运用,感觉是个读数学专业的好料子啊。”

    “哟呵,不会是看中了,想提前拉去你们学校吧?”去倒水喝的老师 回来了,听到他的话,故意调笑,“那可不行,我也看中了啊。”

    几个老师都是在开玩笑地聊天,但对明夏的数学水平的惊讶和欣赏,还有希望她去自己学校读数学专业的心,都是真的。

    *

    虽然,复赛的成绩,老师们这边已经有了数据,但对于今年省队到底要送几个人去全国赛,在这个人数的决定上,还有些犹豫。

    按理说,最少要三个人,最多倒是没有限制,但哪个省队那么不要面子,哗啦啦地送了一堆去参加全国赛,然后把脸丢到全国?

    因此,不追求人数多,但送过去的人必须水平够。

    去年省队送了六个人去全国赛,一个都没进国家队,今年还没想好要送几个。

    但省队人数并不急着立刻就定下来,反正,依照往年的惯例,复赛成绩也不是立刻就公布的,就还有商量和思考的余地。

    *

    上次,明夏去参加“希望之光”英语风采大赛市级复赛的时候,是明母开车,顶着冷冽寒风在会馆门口等了好半天,又将她接回去。

    这一次,明夏来参加h复赛,是明父开车,买了明夏在路上眼馋地看了好几眼的烤红薯,让她开开心心地吃完再坐车。

    两次送她的人不一样,但一样的是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请收藏老书摊文学 laoshutan.com 努力为你分享更多好看的小说】

设置

字体样式
字体大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