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年代文里当厂长: 110-120

您现在阅读的是老书摊文学www.laoshutan.com提供的《在年代文里当厂长》 110-120(第20/24页)


    南雁寻思着,能不能把干校改建成大学呢,为沧城化肥厂还有制药厂服务?

    制药厂年前落成,机器调试后没什么问题已经投入生产使用。

    需要更多的研究来支撑。

    如果本地有学校学院的话,那么就可以将产学研结合起来,怎么看都是个好事。

    生产、学习、研发三位一体。

    南雁觉得这事可以找季主任商量商量。

    大概半夜总是思路活跃的时候,等着她终于把这些都写完,已然洋洋洒洒十多页纸。

    四点多的凌晨黑漆漆的。

    南雁怕到床上就不想起,就在沙发上猫了一会儿。

    等外面走廊里有了动静,她这个浅眠的人也清醒了几分,凉水洗脸,看着镜子里的人,南雁捏了捏脸颊。

    年轻就是好啊,熬夜之后也就是有些红血色,不像前世那会儿,黑眼圈教做人,一边熬着夜,一边用着高价的护肤美妆。

    不像是现在,用一点蛤喇油就能容光焕发。

    南雁去食堂里吃饭,早起的鸟儿在食堂里看到不少工人一边看书一边吃饭,心情不免复杂了几分。

    “今天怎么早?”厨房的大师傅十分好奇,“这是要跟人去相亲?”

    南雁切了一声,“你给我介绍?”

    “成啊,你要什么样的,瘦的胖的当干部的还是做工人当老师的?”

    南雁哈哈笑了起来,“我呀,啥都不要。”

    吃过早饭拎着人去革委会大院找季长青,人家这边还没上班呢。

    不过季长青已经到岗,正在打扫办公室的卫生,瞧着南雁过来招了招手,丢了个抹布给她,“我正好要找你商量个事。”

    南雁看着手里的抹布,撇了撇嘴跟着人一块擦窗户。

    季长青说的事情正是南雁这次过来的目的。

    沧城制药厂建成了,以布洛芬原料药生产为主,还有其他的小生产线。

    虽说刚投入生产没多久,但订单已经安排上了,倒是不愁没有经营业绩。

    “之前你说过改建干校的事情,现在住在干校里的那些知青们也都落实了工作,原本的干部专家也都回去,我寻思着咱们是不是可以把干校改建成学校,也参与到今年的招生中来?”

    恢复高考嘛,那自然是需要学校来接纳学生。

    省里头的高校不算多,沧城更是压根都没有。

    季长青算着还有时间,寻思着要不要跟省里还有中央申请,在沧城弄一个学校。

    “规模不一定特别大,就是设置制药、化工领域的专业,你觉得怎么样?”

    南雁点头,“应该是生物制药。”她顺势把抹布塞回到季长青手里,掏出了自己熬夜奋斗出来的规划书,“我就是这么想的,季主任你看看这个。”

    不薄不厚的一沓纸,季长青觉得手里的抹布碍事,“你先擦着,我看看。”

    南雁看着抹布,“我跟您解释,咱们一起讨论。”

    打扫卫生是不可能打扫卫生的!

    她绝不!

    作者有话说:

    南雁:抹布烫手!!!

    ? 119 我这是阳谋

    最后帮着擦桌子擦橱柜的是沧城地区的教育局长郭长城。

    他被喊过来时还有点懵, 听着那边商量倒是听出来了个一二三。

    这事郭长城觉得可以办。

    人得研发得进步,不然只用那三八大盖就行了,哪还会有蘑菇蛋、氢/弹什么的?

    军工如此, 教育研发更是一回事。

    “规模不用特别大,把基础的课程设置好, 主要是专业课方面得有本领过硬的专家教授。”

    这些专家教授负责引导, 而且还要起到主导作用, 要跟化肥厂、制药厂合作。

    能力必须强。

    季长青看了过去, “行了先别忙着擦桌子了,你过来一起说。”

    一个学校的建设需要什么?

    除了得到上级部门的批准,那就是学校建设本身。

    得有教室、宿舍和研究室。

    哦, 食堂也不能少。

    负责授课的老师不可能太年轻, 所以还得给家里人安排住的地方,那就得有教职工的家属院。

    研究室需要设备, 还需要水电支撑,可能还需要和水利局供电局那边协商。

    另外这些课程如何设置, 还得参考其他学校。

    以上种种,最需要的其实是钱。

    有了钱,可以引进设备,可以盖更好的教职工家属院, 可以打造更为宽敞的研究室。

    沧城没那么多钱。

    这得找省里要。

    估摸着省里头也不见得能多大方,所以还得找中央要。

    “你觉得得多少?”

    季长青觉得得约摸个数, 太多了不合适, 太少了吧又显得不郑重。

    南雁思考了下,“五百万吧。”

    “是不是太多了点?”仝远之前主持制药厂的建设工作, 也没花太多的钱。

    五百多万, 再凑点钱都能再搞一个制药厂了。

    “不多, 有些设备是必须的,国家要是能够给时提供设备,咱不要钱也行啊。”

    单纯的进行校园建设花不了那么多钱,但涉及到研究室的设备引进那就要花钱才能解决问题。

    其实学校花钱的地方在于经营费用。

    因为学校是投入大产出少的所在,尤其是刚办校更是如此。

    水电费用,教职工的薪资,对学生的补贴,还有日常的采购,这些哪个不需要钱呢?

    涉及到制药、化肥研究,那就更需要一些试剂、材料费用,这些花钱只会更多。

    显然季长青对这方面还没有太多的概念。

    倒是郭长城觉得南雁考虑更为周全,五百万这是一个数字,具体等审批那就另说。

    能批下来最好,批不下来也尽可能的争取。

    “对了,制药厂那边厂长人选还没定下来吗?”南雁记得,目前还是仝远在代为管理。

    “还没说,得省里安排。”

    季长青打电话喊来仝远,把这事简单说了下,后者看了眼南雁,“你们商量好了?”

    这话问的平平,倒也听不出什么情绪。

    但季长青觉得这事的确欠考虑了些,不管怎么说仝远现在是制药厂的代理厂长,情理上是得需要找他商量过后再决定。

    他也是当事人之一,应该参与进来。

    “这事是我没考虑周到,仝远你别生气,跟小高没什么关系。”

    季长青主动把责任揽到自己身上。

    仝远不置可否,“我没什么意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请收藏老书摊文学 laoshutan.com 努力为你分享更多好看的小说】

设置

字体样式
字体大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