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年代文里当厂长: 90-100

您现在阅读的是老书摊文学www.laoshutan.com提供的《在年代文里当厂长》 90-100(第6/24页)

一点都不怕。

    “那你说,他们会准时交货吗?”

    “当然,不然你以为我为什么写五倍违约金?”

    尽管起草合同的并非南雁,但在后续的补充合同条款中,一些关键数据还是南雁定下来的,比如说违约金。

    合同是对双方的约束。

    荷兰准时提供这些设施设备,而中方则是在规定时间内支付款项。

    违约都是五倍赔偿。

    想来荷兰人压根没太留意这一约定,想要拿捏他们。

    南雁可不答应。

    不止要准时发货,她还要赔偿。

    再度和南雁见面的范德维尔在听到对方的诉求后,脸如猪肝色,“女士,您这样做并不合适。”

    “那容许我提醒一声,有违约意图的是你们,因为你们而导致我不得不出国,我甚至没有找您索要误工费,只是差旅费而已。这么说来我应该请一位律师,让他帮忙出面来协调。”

    范德维尔冷笑一声,“需要我为您介绍吗?”

    “不用。”

    荷兰人与南雁的第二次约会不欢而散,差旅费用让范德维尔很不高兴,他怎么可能答应这些无理的要求?

    然而在接到法院的传票后,荷兰人勃然大怒,“她怎么可以这样?”

    竟然真的去法庭起诉了他们!

    难道就真不怕,耽误了生产工期?

    南雁当过律师,写诉状是基本能力,花了点钱找这边的律师咨询了下,确定符合荷兰本土的法律条规,就等着法院调解。

    这类案件,先调解。

    如果调解不到位,再法庭见。

    显然,荷兰这边还是很希望能够调解顺利。

    南雁再提出要求后,范德维尔的律师很快就答应了下来。

    跟她多费唇舌压根没必要,但是看那些合同条款就知道,人家可不是脑袋一热就拍板定下来好几百万的设备。

    这一波本来就是没理亏三分,简直是自取其辱。

    倒是范德维尔不甘心,“希望你能找到技术工人,不然我怕这些东西就算准时准点到达你们国家,也是破铜烂铁一堆。”

    撕破了脸的人并不打算就这么放过南雁。

    坑了他们一笔钱,总要再吐出来才是。

    设施设备的安装需要技术工人,这些工人的价钱可不低,回头只会更高!

    南雁笑了起来,“铍铜烂铁?您对自家公司的产品这么没信心吗?”

    律师听到这话后忍俊不禁,这位东方女士还真是敏锐。

    “如果知道您是这么评价自家产品的,范德维尔先生,我之前压根不会选择与贵公司合作。”

    南雁笑着离开,留下范德维尔面色不佳。

    好一会儿忍不住道:“希望再也见不到你这个讨厌鬼。”

    律师觉得这位先生十分幼稚。

    但他的威胁还是让任雪松有点头疼,“他肯定不会安排工人,那咱们怎么办?”

    “自己来呗,又不是什么天大的麻烦。”

    不过是仗着语言隔阂,想要坐地起价。

    南雁才不打算惯着这熊毛病。

    她回到巴黎后就直接回国,至于任雪松,得等这边的设施设备离岸后才能回国。

    三月份的北郊工地已经开始忙活起来。

    早在月初,就有些设备交付过来,如今仝远正考虑着该如何进行设备的安装。

    有点棘手。

    南雁没回来,仝远的英语不太咋样,尽管有干校的人一再翻译这些上面的字母什么意思,但他还是不敢贸然行动。

    工地陷入一种奇怪的气氛之中,直到南雁回来,主心骨到了这群人纷纷松了口气。

    “设备查收了吗?”

    “从省石化厂那边请人过来,验收了一番。”

    这些提前抵达的都不是什么大块头的设施设备,虽说是基础物件,但又不能立马安装,还得等别的。

    南雁先安排人去做别的。

    只是这一安排才知道,那边的砖正在烧着,运河公园的道路铺设也已经完成,甚至连几个八角亭六角亭都弄好了。

    就差绿化种植。

    等过几天植树节到来,就可以种树搞绿化建设了。

    孙国兴一一汇报了这些事情,甚至连那边黏土厂的事情都提了两句。

    黏土厂厂房建设已经完成大半,其他他们也帮不了什么忙。

    “小高你还有什么想了解的?”

    不用了,整挺好。

    “挺好,我在也不会比这更好。”

    “那倒不是,你要不来这工地就干不下去,你不知道仝师长这几天都上火了,天天拿着一本英语词典想要学英语,看两眼就丢一旁去。”

    简直都要发疯。

    还好他的耐心在被消耗光之前,南雁回了来。

    “也算是一场历练了。”

    孙国兴叹气,“可不是咋的,那咱现在还要等吗?”

    “等等,工人们的话也不着急,我想带着大家一块学习学习,回头这设施设备安装,还得靠咱们自己呢。”

    孙国兴极为敏锐,“咋了,那些洋鬼子又折腾什么幺蛾子?”

    “没什么,我想培养一些工人也挺好,技术工人什么时候都缺。”

    看南雁不想说,孙国兴也没再追问,不过他觉得南雁说得对,技术工人很稀缺。

    “但咱们自己培养,好弄吗?”

    “没啥麻烦的,回头问一下,找参与过大工程的技术人员来带一带,什么不是自己摸索着来的呢?”

    苏联撤走援助时,留下那么多烂摊子,包括西北种蘑菇。

    不也是自己摸索着搞了出来。

    人造卫星都送上了天,还能搞不定一个工程?这又不是光刻机。

    南雁组织工人学习了解这些国外来的设施设备时,一道请来了省机械厂的工人过来学习。

    一度还上手来拆卸这些设备,倒是把仝远吓了个够呛,“你可别胡闹,万一装不上怎么办?”

    “哪能啊。”南雁的这点动手能力还是有的,实际上这套大化肥装置并不算多精细,只是国内现有的化肥厂规模小,便是化肥厂的人也很少见到这种大块头的设备。

    机械厂的工人跃跃欲试,虽然不敢当着仝远的面说什么拆开看看之类的话,但眼神骗不了人。

    仝远是拦不住人的。

    当然南雁也不是瞎搞,拆了得研究,研究的目的是自己弄做出来这个,不然干嘛请省机械厂的人过来呢。

    没两天就连东北那边几个机械厂也都过来了人。

    显然他们对这些花了大价钱的机械设备很感兴趣。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请收藏老书摊文学 laoshutan.com 努力为你分享更多好看的小说】

设置

字体样式
字体大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