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年代文里当厂长: 90-100

您现在阅读的是老书摊文学www.laoshutan.com提供的《在年代文里当厂长》 90-100(第20/24页)

厂那边不好再塞人了,黏土厂那边也不合适。

    剩下这些人怎么解决呢?

    南雁多多少少有些头疼。

    人少了劳动力不足,人多了劳动力过剩。

    哪有不多不少刚刚好的情况呢。

    南雁决定去找季长青商量下,看怎么安排这些知青。

    季长青笑了下,“这个简单,咱们沧城要建设一个制药厂,先让这些青年来这边工地上忙活一段时间,等制药厂建成,在厂里工作就行了。”

    “制药厂?”

    “对。”季长青笑了起来,“省里头觉得咱们肉联厂的副业开展的不错,觉得可以扩大生产规模,正好可以建立一个制药厂,把生产规范化。”

    胰酶、胰岛素的生产可能需要不了那么多人,但可以顺带着搞一下别的生产线嘛。

    南雁想了想,“是制造布洛芬吗?”

    “有这方面的意思,南雁同志你怎么看?”

    南雁想了想,“与其引进生产线制造布洛芬,倒不如制造布洛芬的原料药。”

    这话让季长青眉头一挑,“你仔细说说。”

    “很简单,现在国内的布洛芬生产工艺优于国外,我看外贸部这两年出口了好些条生产线,布洛芬的扩产势不可挡。”

    季长青也知道这事,国内这两年也上马了很多布洛芬生产线,这两年布洛芬出口创汇占比创新高,这也是沧城这边想搞这么一条生产线的主要缘由。

    有市场。

    “你想要搞胰岛素那就得有胰脏,想要弄胆黄素就得有苦胆,自然生产布洛芬也得有这些原料药才行。现在国外布洛芬的生产就是需要从咱们这进口原料药,就跟咱们的的确良生产得从国外进口原料一个道理。”

    “你生产布洛芬多麻烦呀,还不如直接生产原料药,往海外出口呢。”

    这么一来少了一些工艺环节,可以把这部分省下来的钱扩大原料药的生产线,搞一个大型的原料药生产厂。

    “简化生产环节,我估摸着药品生产线省下来的钱大概能增加两到三条原料药生产线。另外再做一些小的生产线,比如胰酶、胆黄素这些。”

    不需要全产业线齐备。

    抓住要点就好。

    “省城那边的制药厂好像一直在扩大生产规模,想要建造大型的制药厂,咱们不跟省城的制药厂抢生意,做好原料药,如果能够组织一批人进行研究,降低生产成本,那少说也能稳定个十来年。”

    实际上这个十来年还是个保守算法,布洛芬的销量到了二十一世纪还要继续暴涨。

    而国内掌握着羧基活化法,将生产成本拉低,不说能在市场横行,但只要持续研发,保持低成本优势,未来二三十年应该没什么问题。

    “你这想法挺好,我回头整理下,跟上级汇报。”

    布洛芬这两年俨然成为省城的重要产业支柱,不然省委也不会做出让沧城这边建设制药厂的决定。

    季长青整理了思路,去省里汇报工作后,很快就得到了省里的认可,又向中央请示。

    毕竟目前还没有专门的原料药制造厂,如果能得到中央的认可,那么省里财政还能省下一笔钱呢。

    怎么说中央也得拨下来一部分款项吧?

    季长青焦急的等待着中央的批复。

    这一等就等到了沧城化肥厂正式投产前。

    地委办公室接到了省里的电话,刘主任明天上午会来沧城,与化工部的代表一起参加沧城化肥厂的“剪彩仪式”。

    化肥厂建设过程中,刘主任给与的支持不算特别多,他大概是有大型项目的创伤后遗症,过去三十个月从没来过这边。

    但他也从来没有为难这边的工作。

    外人看来,南雁做出的一些荒唐的不像样的决定,刘主任从没有阻拦过。

    他的的确确做到了放权。

    由着南雁去折腾,不管好坏也都由南雁担着。

    实际上,一个不瞎指挥的领导已然十分难得,怕就怕那些瞎指挥还乱指挥的领导。

    这边南雁也在想着明天的剪彩仪式。

    她目光再度落到了那些大红花上,然后默默挪开了视线。

    大红花啊真好……

    对不起,她是真的夸不出来。

    偏生老孙还觉得十分好看,喜庆,搞的南雁觉得要是去掉这大红花就没了灵魂。

    要不是尿素合成塔太高大了些,只怕就要在那塔上缠绕着红布条和巨型大红花了呢。

    那画面简直不敢想象。

    这么一想,这大红花倒也不是不能接受。

    南雁冷不丁的回过神来,觉得自己都被塑造成了大红花的模样。

    呜呜,到底是哪位领导决定的审美啊!

    怨念中,南雁脑子里再过一遍明天的流程,这才沉沉睡了过去。

    ……

    74年3月11日。

    大清早的城里就热闹起来。

    有人瞧着城里的人陆陆续续的往北去,不由问道:“这是怎么了?”

    “不知道吧?咱们沧城化肥厂今天开始生产了。”

    “化肥厂,这就建好了?怎么这儿快。”

    “快啥,这不都两年半了吗?”

    “两年半还不快,你以为给你家盖房子呢,这么大的工程不得搞个五六年?两年半就弄好了,这是厂子要招工?”

    “早就招好了,哪还会等着你来?今天是开工仪式,听说省里和中央的领导都过来,大家伙去凑热闹。”

    “这热闹有啥好凑的。”

    说归说,谁还不喜欢看热闹呢?

    没啥事的人还真往那边去。

    星期一是工作日,能够去那边凑热闹的,多数都是没啥事做的人,万一瞎猫碰见死耗子,就被人看对眼安排了个工作呢?

    不过这纯粹是想多了,招工工作早就完成。

    前几天南雁结合情况,将一些适合做管理工作的青年安排到干事的岗位上,拉着这些新上任的工厂干事们,把工人岗位落实。

    从生产到后勤,从吃喝到住宿学习,大事小情都一一核对。

    从乡下归来的知青们,再度见识到南雁那强悍的记忆力,对这位年轻的厂长除了敬佩还是敬佩。

    不止是记得这些工人的情况,甚至连他们擅长做什么都记了个大差不差。

    十几二十个人还好说,可上千人啊。

    怎么记得住。

    有这么一个能力强大的领导,这些刚入职的干事们都不敢再偷懒,生怕被抓了个现行回头面子上过不去。

    怀揣着希望的群众们还不知道自己注定扑空一场。

    陆陆续续到来的人群让化肥厂门口都热闹起来。

    大门口修建了新的沥青路,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请收藏老书摊文学 laoshutan.com 努力为你分享更多好看的小说】

设置

字体样式
字体大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