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年代文里当厂长: 45-50

您现在阅读的是老书摊文学www.laoshutan.com提供的《在年代文里当厂长》 45-50(第9/12页)

 南雁这个工会主席倒是先来处理这边的事情了。

    褚怀良来这边看热闹的时候就看到南雁送走了前来讨要说法顺带着告状的社员。

    “别人看着这厂长十分风光,实际上麻烦多着呢。”

    南雁喝了口水, 刚才光顾着招待人了,她都没顾得上喝水。

    “你们红武公社怎么样?”

    “每个公社下放二十个名额,剩下不到一百个名额是面向县里。”

    确切的说是这八十七个招工名额。

    对此南雁制定了详细的招工要求,优先安排烈士家属以及退伍战士。

    当然县里头一般也会对这类人群有安排, 所以只占用了不到十个名额。

    剩下的名额拿出五十个来,招聘县里那些还没有落实工作的高中生和初中毕业生。

    再剩下的, 则是面向陵县的知青。

    外省远地过来插队的知青, 如果想要在陵县落实工作,那我们提供工作岗位。

    偌大的陵县, 何止这二三十个知青?

    就红武公社都不止!

    一开始骆主任还担心这部分名额会浪费——

    来自大城市的知青不见得能瞧上陵县这种小地方。

    人家盼望着有份工作, 那是回家乡落实工作, 而不是在你这小县城。

    但这些名额并不够用。

    显然骆主任在工厂里待久了,不知道乡下干农活有多累。

    能回城的知青早就回去了,现在还留在这里的大部分都是家中没什么门路。

    近在眼前的工作机会好过遥遥无期的回城何止一星半点?

    报名人数太多,最后还是进行了一个小考试,筛选出了这些。

    当然,食品厂的知青远不止这不到三十人。

    毕竟南雁这边还下放给每个公社的二十个工人名额,不少公社都留了几个工作岗位给表现突出的知青。

    当作奖励。

    你表现的好,咱们公社不亏待你。

    红武公社直接拿出五个名额来,属于最大方的那一波。

    要不是马书记和赵留真在公社威信高,也没有给自家亲属谋福利,把剩下的十五个工作名额分给了村里念了高中的娃儿。

    或许也会闹出一些事情来。

    但并不是所有公社都能学马书记他们,有大公无私的也有私心重的。

    这就给南雁的工作增添了一些麻烦,让褚怀良直接看了热闹。

    “你为什么不干脆树立一个标准?”

    “嗯?”

    “我看你们红武公社做得就很挺好,让公社里那些念了高中的来上班,这也是告诉村民们,读书有用。”

    事实上也不用红武公社,但是南雁拿出五十个名额来招县里的高中生,用意就已经十分明确。

    为什么不把这个标准明确了呢?

    “因为标准一旦明确,公社的人都会来找我的麻烦。”

    褚怀良:“你现在没被找麻烦吗?”

    “那不一样。”南雁把这一搪瓷缸子的水灌了下去,觉得自己的胃都被塞满了,“现在只是向我抱怨,他们归根结底是对公社的干部不满。”

    可现在城镇户口与农村户口之间犹如隔着一条鸿沟,乡下老百姓很难跨越,也不敢直接找到公社那里去,只能找自己发发牢骚。

    褚怀良搞不明白了,“这有什么区别?”

    “区别就是我有责任整合群众意见,再反过来给公社施压就变成了顺理成章的事情,不然耽误了生产,你说这责任公社那边扛得起吗?”

    前来反映情况的社员并没有什么威胁生产正常运行的话,但不妨碍南雁用这个来跟公社反应情况嘛。

    鲁迅先生说过,中国人的性情总是喜欢调和、折中的。礕如你说这屋子太暗,须在这里开一个窗,大家一定不允许的。但如果你主张拆掉屋顶,他们就会来调和,愿意开窗了。①

    南雁利用的就是大家的这份心思。

    她不想还没开始生产就折腾出一堆事来,索性没制定标准,让公社各展神通。

    若是公社能达成一致意见,做出最合适的决定自然再好不过。

    但如果公社处事不公,那南雁就利用群众意见倒逼公社。

    没有哪个公社干部能承担得起这责任。

    这时候南雁再制定相关标准,即便社员还有意见,但反应绝不会那么强烈。

    褚怀良听得啧啧一叹,“亏得我还担心你处理不来,倒是我想多了。”

    这人的鬼点子多得是。

    自己算是白担心了。

    “读书从来不是没用处的,起码现在很有用处。”

    南雁挨个给公社那边打电话,通知一起开个会。

    省食品厂、陵县肉联厂、陵县各公社都投资参观建设陵县食品厂。

    出资比例而言,肉联厂占大头。

    省里将管理的事交由钟厂长来处理,钟厂长虽然从首都回来,但依旧还处于半修养状态,前些天不少人去拜访都吃了闭门羹——

    静养。

    静养的人今天倒是出现在了会议室里。

    当初骑着自行车满陵县跑,各处做工作的人这会儿脸上都没多少肉,看着的确憔悴许多。

    与他说话的南雁眉宇间也带着些解不开的愁思一般。

    “等过两天生产安排上,步入正轨后我出去一趟,您盯着家里头就行。”

    钟厂长看着清瘦许多的南雁,不免有些心疼。

    年纪轻轻的能有担当是好事,但担当太多他可不心疼吗?

    这要是自家孩子,为人父母的是骄傲之余恨不得能给她天天补营养。

    然而这个本该是孩子的孩子如今还带着好几个徒弟呢。

    “也不用你亲自跑这一趟。”

    “该去的还得去,就当是长长见识了,现在多跑点将来就少走些弯路。”

    两人正说着,公社里的一把手也陆续到齐。

    钟厂长主持会议,“……我身体不太好,就听听你们说,具体的小高你来跟各位书记商量。”

    戏台子都搭好了,要是还唱不好这出戏,只能说南雁没扮演好主角。

    “我年轻说话直,要是有哪里不周到的地方,各位书记主任尽管指出来,就当我是自家孩子,该说的说该骂的骂,不用客气。”

    这话听得马书记心底里直乐呵。

    场面话都说足了,但谁敢真的把她当孩子看呀。

    傻子才这么着。

    正想着,南雁已经说了起来,“……咱们食品厂的竣工,离不开各位的鼎力支持,往后还要各个公社好好养鸭子给食品厂供货,回头咱们的采购员也到位,我会好好培训采购员,省得往后跟各位打交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请收藏老书摊文学 laoshutan.com 努力为你分享更多好看的小说】

设置

字体样式
字体大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