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穿之皇家小和尚: 第248节

您现在阅读的是老书摊文学www.laoshutan.com提供的《清穿之皇家小和尚》 第248节(第1/2页)

    “……我——不!”加新嘎用力喊出来,真怕他阿玛命令他明年就娶妻生子做阿玛。

    “表哥,我马上去找大哥。”留下这句话,匆匆行个礼,迈开腿就跑,不一会儿就不见人影。

    保康乐呵,一伸胳膊甩起来二表弟的钓竿,正是一条十斤沉的大草鱼。

    青黄色的身体长长胖胖的,大头又宽又平,特活泼地甩着鱼尾巴……保康哈哈哈笑,弘晏睁大眼睛。

    弘晏蹲在鱼桶边看着大草鱼,特不服气,特不明白,他今儿这么乖,明明没有偷偷吓唬鱼儿,一点气息都没外露!

    “阿玛,这鱼儿笨笨?”弘晏气呼呼的,不是他的问题,是鱼儿太笨。

    亲阿玛端坐不动,笑着解释:“一般情况下,秋天一到,鱼儿们为了育肥长膘安全过冬,身体自发地食欲大增,四处游弋寻食,不分荤素,见食就吃。很多钓鱼人都抓住这个黄金时间段,来一个大丰收。”

    “但是我们今儿钓鱼的位置不对。这里靠近路口,人来人往的,新鱼不敢过来,老鱼都习惯了,胆子也大了,经验也丰富了……你二表叔一扔鱼竿,鱼饵一动,老鱼以为是路边的人撒鱼食。”

    弘晏:“……”

    低头看这条大草鱼,伸手戳戳它的鱼鳞,没成精啊?不对……弘晏立马朝自己的鱼竿跑,猛地一甩鱼竿,果然有一条吃完他的鱼饵没来及跑的大鲢鱼。

    弘晏哇哇大叫。

    “阿玛——阿玛——”

    保康瞧着胖儿子惊喜的小模样,乐呵:“阿玛看到了,弘晏棒棒哒。”

    弘晏:“阿玛,‘老鱼’?”

    “老鱼。”

    弘晏特高兴。

    稳稳地控制小鱼竿,稳稳地将鱼放到鱼桶里,目光灼灼地看着大鲢鱼,大有任凭见奸诈似鬼,也逃不出我的手掌心的小霸气。

    亲阿玛瞧在眼里,心里头那个笑,一收杆,一条两斤沉的鲤鱼冒出来。

    弘晏听到水声转头一看,立即高兴地拍掌大叫:“阿玛,鱼有胡须。”

    “对,有胡须,是鲤鱼。晚膳我们做红烧鲤鱼、酸菜草鱼、清炖鲢鱼。”

    “还要豆腐。”

    “好,豆腐。”

    父子两个收获满满,一起收拾道具准备回去午休,清清给小格格吃完奶抱着睡着的小格格回来一看,加新嘎走了,多了三条鱼……

    “晚膳三条鱼?”

    弘晏:“额涅,红烧鲤鱼、酸菜草鱼、清炖鲢鱼。”

    清清忍不住乐呵:“这感情好。什么口味都照顾到,我们弘晏就是聪明。”

    弘晏:“阿玛聪明。”

    “好,弘晏的阿玛聪明,弘晏聪明。”

    一家四口人,带着三条鱼儿回去畅春园,皇上一看,嚯,全鱼宴,他老人家也喜欢。

    午休起来后保康在小厨房一通忙乎,在一家老下的期盼中端上来八大碗,都是鱼,不管是口味清淡的皇太后,还是要喂奶的清清,三四岁的小弘晏,都吃得赞不绝口。

    用皇上的话说:“第一次发现草鱼也挺好吃。”

    皇太后也说:“保康手艺好。一般来说还是海鱼的味道更好。”

    保康特骄傲地笑。

    陪着皇太后去散步,送皇太后回住处,和胖儿子一起洗漱沐浴玩水,清清给两个孩子讲故事,他去书房看看晚上的公文,临了了,还给师祖写一封信显摆一二才回去休息。

    稳定期间的大清国没有大的兵事,康熙四十八年的冬天来临,皇上只负责祭祀等等活动,一般不大管事儿;保康只做好迎接欧洲大团的准备,他也不忙碌。

    咳咳,政务基本都分派给胤禛,胤禛忙不过来还有其他哥哥弟弟不是?还有那么多要抓住改革的尾巴建功立业青史留名的文武大臣不是?

    反正他们都特不忙,让人看了特羡慕特想撂挑子不干的那种羡慕。

    冬至节来临,河水结冰,四九城里头开始忙乎着给明年夏天储存冰,祭祀河神,保康带着大一家子的闲人们,亲友团里面的闲人们,冰钓、滑冰、冰壶、冰球、冰上芭蕾……

    京城里头下了今年的第一场雪,他又领着人开始玩滑雪、雪中诗词、雪中书画、雪中插花比赛……

    等到腊月节来临,那自然是更会玩儿。冬季美食初赛,冬季运动会,冬季马球比赛,冬季戏剧大赏、冬季博物馆之行……

    这次不光他亲近的人一起玩,大清的文人墨客、各行大师们一起玩,他还邀请四九城的洋人们、其他各国常驻使节都参与进来。

    四九城的老百姓跟着王爷乐哈哈,渐渐领悟到他们王爷的意思:我们大清是友好热情的国家,是礼仪大国,我们肚大能容万物,也能容得下来自五湖四海,全世界任何一个友好正值的人们,对大清国抱有善意的人们。

    四九城的老百姓懵。

    他们平时也就在心里吐糟一下,表面上对那些洋人真没直接喊人家“蛮夷”,他们才不会和广东福建那边的人一样闹腾,难道要有大事儿发生了不成?

    那当然是大事儿。

    二十三,糖瓜粘;二十四,扫房子;二十五,磨豆腐;二十六,炖炖肉……等到三十晚上熬一宿,大年初一扭一扭,家家户户放鞭炮拜新年,皇上他老人家颁布消息了。

    十八个国家的使节一起来大清,大清国可爱的父老乡亲们,做好接待的准备哦。

    不说四九城的老百姓懵,全大清国人都懵。

    十八个国家的使节,这得多少人?吃喝拉撒的,娘啊,听说还有好多皇帝女王亲王……虽然他们都小国吧,可小国的女王也是女王不是?

    大清人以前只听说,现在突然要见到了,那是真稀奇。

    再一琢磨琢磨朝廷公布的接待方案,注意事项等等,都觉得,皇上他老人家就是太好了,王爷太善良了。

    大清国的老百姓三三两两的聚在一起,都特“心情复杂”。

    以前那法兰西来了也就来了,他们毕竟送来过金鸡纳霜,有功劳;英吉利嘛,来了也就来了,毕竟他们国家的那个牛顿先生是真有点水平,可这猛地一下都来了,大清人反应过来了。

    甭管法兰西还是英吉利,还是那沙俄,这些小国搁在以往,那都是来朝拜觐见的,哪有资格和他们平等论交?

    康熙四十九年一月十九日,第一批使节团来到天津港,大清人立马睁大眼睛。

    无他,就看看这些人给皇上怎么行礼。

    第170章

    皇上对大清国人的反应哈哈哈笑,保康也哈哈哈笑。

    这还要怎么行礼?这些年那准格尔和高丽来朝见,除了一开始的三跪九叩大礼后面也都不同以往繁琐了,更何况这根本不是他们的藩属国。

    但是同样重视礼节的皇上老人家郑重表示,他对大清人的心意,是知道的,是感动的。皇上老人家在朝廷邸报《京报》上严肃声明,我们是礼仪大国,尊重其他任何一个国家的礼仪表达方式。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请收藏老书摊文学 laoshutan.com 努力为你分享更多好看的小说】

设置

字体样式
字体大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