朕与大将军清清白白: 第144章 完结

您现在阅读的是老书摊文学www.laoshutan.com提供的《朕与大将军清清白白》 第144章 完结(第1/2页)

    自夏国除国……

    自夏国除国后, 整个世界短暂地安静了下来。

    近日无事,崔衍昭决定去看古代的长城。

    大臣们知道后,纷纷表示要和陛下一起北上, 被崔衍昭以这次只是旅游而不是迁都的理由无情拒绝。

    终于到达了朔州, 崔衍昭直奔主题, 登上长城。

    这个时期的朔州是边防重地,住在此处的多为边军。放眼望去,是间错分布的军营。

    和现代的城市形象大不一样。

    崔衍昭穿越后第一次走得这么北,虽然风很大, 吹得衣袍簌簌作响,但还是心情振奋。

    城墙沿着山脊蜿蜒起伏,连绵不绝。

    崔衍昭找了个视角好的地方眺望。

    这里空旷到了苍凉的地步,除了边军的军营,城墙上的烽火台和高耸垛楼, 几乎再看不到人类留下的痕迹。

    空旷得像是随便喊一句都会听见回音。

    崔衍昭想到了比如“愁云惨淡万里凝”“一片孤城万仞山”“大漠孤烟直”的一系列边塞诗, 心想难怪边塞诗的意境都这样苍凉。

    这就是哲学家说的“物质决定意识”吧。

    王适安牵住崔衍昭的手,“阿昭今得遂愿,可还满意所见?”

    感受到覆在手上的灼灼热意,崔衍昭回神,转头就对上了王适安认真的目光。

    崔衍昭一怔。

    他鲜少看到王适安这样认真,此时都不知道该怎么反应。

    不管怎样先肯定一下, 给了情绪价值再说。

    崔衍昭于是点了下头。

    王适安嘴角翘起。

    崔衍昭在短暂的迷茫后, 想起来以前送谢珉去夏国时提了一下长城,当时王适安因为这件事以为他对长城有执念。

    原来王适安说的是这件事。

    崔衍昭心中百感交集:“几年过去, 皇后竟然还记得。”

    王适安人这么体贴热心,他以前还先入为主,总把王适安和他设想成你死我活的关系。

    崔衍昭实在按捺不住愧疚的情绪, “以往对皇后有所误解,我以后再不会了。”

    他一边说,一边思考和王适安之间还有没有误会没有解决,然后还真想到了一个。

    虽然王适安这次回来后一直没提,但不代表它已经被解决了。

    误会还是要解决干净的。

    崔衍昭扭捏了一下,对王适安道:“我还有一件事要向皇后澄清。我从始至终,只有皇后一人。之前说没有皇后就会孤独终老,也是发自肺腑。”

    在他印象里,王适安对他私生活误会很深刻,不止一次提到过这一点。

    以前是觉得这种事根本说不清,没必要解释,现在他觉得虽然这个很难证明,但万一王适安能信呢?

    总比任由误会发展要好。

    不过尽管道理是这样的,他说完后还是有些不好意思,不敢看王适安表情。

    王适安:“我已经知道了。”

    他和崔衍昭第一次见面便有误会,不信崔衍昭能洁身自好。后来出征三年,后宫依然空置,他确信了崔衍昭自始未有他念。

    崔衍昭若果真多情,大可在他远赴北地,鞭长莫及时大肆充实后宫。

    思及此,他一用力把崔衍昭按到怀里,郑重道:“以往不该误会阿昭。”

    崔衍昭:“其实也没什么。”

    毕竟王适安之前是想上位的,若王适安坚信他存在缺点,上位也能更心安理得。

    现在一切都过去了,更没必要纠结。

    崔衍昭静静在王适安怀里待了一会,感觉风势似乎轻了点。他刚才被吹得有些冷,现在已经感觉到身体有所回温。

    ……

    好像不是风小了,而是风大部分都被王适安挡住了。

    他居然让王适安一个人吹风。

    崔衍昭很不好意思,连忙从王适安怀里离开。

    沿城墙走走停停,很快就到了夜晚。

    夜幕下的城墙更加苍凉雄浑。

    崔衍昭随意撑在石瓦青砖上,看着蜿蜒的土龙,心仿佛也随着它们一路延伸。

    城墙延伸过的地方,有沙漠、有雪山、有草原、有河流。

    刚穿越来的时候,他从没想过能有机会走上这个时代的长城。

    大概是空旷的场景很容易让人感性,崔衍昭望着望着,心里莫名有些空落落的。

    他于是放空思绪,单纯对着远方发呆。

    放空了一会儿,他听到了身边传来的胡笳声。

    胡笳这种乐器的声音本是苍凉的,但此刻听起来却壮阔坚毅,把负面消极的情绪冲得一干二净。

    崔衍昭静听了一会,辨认出吹奏的是前代吴均所作的乐府诗《胡无人行》。

    乐声流淌,有边军受到感染,跟着唱了起来。

    “……高秋八九月,胡地早风霜。男儿不惜死,破胆与君尝。”1

    胡笳声停,雄浑的歌声还在继续。

    崔衍昭转身看向手握胡笳的王适安。

    王适安向他微微一笑,“阿昭可要学习吹奏胡笳?”

    崔衍昭看了王适安一会:“还都长安后吧。”

    近段时间,他在休养生息,徐徐图之和一鼓作气,还于旧都两个选项里迟迟没做出决断。今天王适安用乐曲表明心意,他也知道要怎么做了。

    崔衍昭思索着道:“柔然可汗善变自私,见我们攻打燕国,定会从旁作乱……罢了,这个交给我。”

    *

    六年九月,柔然内乱,郁久闾可汗死。解忧公主善抚余众,诸姓渐附。寻遣使来朝,受命改号“大义”,获赐锦绮彩绢万匹,并珍玩无数。

    七年三月,上以二十万众委后统攻长安,半月破城。燕主贺兰宝自缚请降。

    *

    迁都流程繁琐,宴会暂时还是在建康举行。

    夏国亡后,卫衍举家南迁,受封夏公,食邑万户。

    为了配合这个封号,崔衍昭专门把一个地方的地名改成了夏。

    现在燕国灭亡,贺兰宝也举……贺兰宝全家只有他自己。总之,贺兰宝和大臣们也都迁居到了建康。崔衍昭照着卫衍给他封燕公,食邑万户。

    席上,贺兰宝心事重重,一言不发。

    崔衍昭忍不住关心了下贺兰宝的心事。

    贺兰宝鼓起勇气道:“长安是臣生长之地,如今远离故土,心常戚戚,请陛下放臣归乡。”

    原来是这件事。

    崔衍昭安慰:“燕公宽心,不日便可返回长安。”

    贺兰宝没想到崔衍昭答应得这样痛快,他以为崔衍昭会拒绝,因为这样做极有放虎归山的风险。

    他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请收藏老书摊文学 laoshutan.com 努力为你分享更多好看的小说】

设置

字体样式
字体大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