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阅读的是
老书摊文学www.laoshutan.com提供的《学者综合症》 110-119(第6/9页)
了?”
“这里可不是给你们立‘学霸’人设的地方,还是趁早回去,免得待会儿下不来台,自取其辱!”
他身旁几个较为年轻的学者也露出了附和或看热闹的神情。
韩漓的眉头瞬间蹙起,握着轮椅推手的手指收紧,但顾玺却仿佛没有听见这些刺耳的声音。
他只是微微抬手,轻轻按在韩漓的手背上,示意他不必动怒。
他侧过头看向男人, 淡然道:“张教授,我发表在《PRL》上关于‘反质子磁约束场优化’的论文,您读过吗?”
“其中第三章 节提到的梯度磁场参数,正是您团队去年在《中国科学》上提出的改进方案的延伸应用。”
张教授的脸色瞬间僵住。
那篇论文他确实看过,甚至在组会上专门讨论过,只是一直没把作者“Xi Gu”和眼前这个前明星联系起来。
“至于自取其辱……”顾玺转回头,韩漓顺势继续推车:“学术圈只看数据和逻辑,不看过去的职业。待会儿我的报告,会给您答案。”
主会场内,灯光渐暗。
顾玺被韩漓安置在演讲台侧面的专属位置,笔记本电脑已连接好投影。
前几位研究员陆续发表自己的科研成果后,主持人走上台,念出“顾玺”的名字。
聚光灯骤然亮起,落在顾玺身上。
他被韩漓推上讲台,没有多余的开场白,手指在键盘上敲击,第一页PPT便让全场瞬间安静。
——标题栏下方,是三张反物质湮灭时产生的伽马射线图谱,标注的实验数据比当前国际顶尖水平高出17%。
“我的报告分为三部分。”顾玺的声音透过麦克风传遍会场,没有丝毫多余的情绪,却带着不容置疑的力量:
“第一,基于超导磁镜的反质子约束装置优化方案,这是我们团队在兰州重离子加速器国家实验室获得的实验结果。”
“第二,反物质-核聚变耦合反应的能量转化模型,解决了此前反应持续时间不足0.3秒的问题。”
“第三,独立研究所的建设规划,包括核心设备清单与五年内的三个阶段性目标。”
台下的张教授握紧了手中的笔,原本准备好的质疑问题被卡在喉咙里。
他看着PPT上不断刷新的实验数据,看着那些复杂的公式推导过程,突然意识到,自己刚才的嘲讽有多可笑。
报告进行到40分钟时,顾玺停下,看向台下:“现在可以提问。”
会场沉默了片刻,随后,中科院院士周远率先举起手:“顾先生,你提出的磁约束装置,在低温环境下的稳定性如何?我们团队之前做过类似实验,温度波动超过0.5K就会出现约束失效。”
“周院士。”顾玺调出一组数据曲线:“我们在装置外层增加了三层绝热层,采用的是新型纳米多孔材料,实验中温度波动可以控制在0.12K以内,这是连续72小时的监测数据。”
周远眼中闪过一丝惊讶,随即点了点头:“很好,这个思路值得深入研究。”
接下来的提问环节,顾玺对每个问题都应对自如。
从理论推导到实验细节,再到未来的应用前景,条理清晰,数据详实。
那些原本带着质疑的科研人员,渐渐收起了轻视,开始认真记录他的观点,甚至有人当场提出要合作开展后续研究。
当报告结束,全场响起了雷鸣般的掌声。
韩漓站在会场后排,看着被众人围绕的顾玺,眼眶微微发热。
顾玺为了这几项反物质研究,在实验室熬了无数个通宵。
如今,终于在属于他的舞台上,打破了所有人的偏见。
韩漓推着顾玺离开讲台,轻声问:“累吗?”
“还好。”顾玺笑了笑,眼底有了一丝期待:“接下来,该谈国家经费的事了。”
这时,周远院士走过来,对顾玺说:“顾先生,你的研究很有价值。关于独立研究所的经费申请,我会全力支持。”
张教授也走了过来,脸上带着歉意:“顾先生,之前是我失礼了,希望以后有机会能和你合作。”
顾玺点头:“学术研究需要交流合作,我很期待。”
那场全国科学研讨会后,顾玺凭借关于《反物质与核聚变》领域的科研成果,顺利通过了国家最高科学评审委员会的严格审议,获得了数额惊人的国家级专项科研经费。
顾玺仍旧在前世的地址上,建立了以他个人名义命名的“顾玺研究所”。
研究所成立之初,规模尚小,但核心团队的阵容却堪称梦幻。
在各自领域已崭露头角、甚至独当一面的柏瑾之(电子信息与网络安全)、宁一帆(天体物理)、曾庭轩(材料科学)、韦乐言(航天动力)以及夏清秀(计算数学与模型构建)。
好友们毫不犹豫放弃了其他研究院优厚的条件,齐聚于此,加入顾玺的研究所。
第117章
顾玺研究所的门牌挂上墙面第三日, 顾玺便在全员会议上抛出了第一个项目——《反氢原子量产技术》。
会议室里,七张年轻却写满专业的脸庞上,瞬间布满了震惊与疑惑。
“反氢原子?”曾庭轩推了推眼镜, 皱眉:“目前全球范围内,能实现单次捕获已属顶尖, 量产更是被学界判定为至少十年内难以突破的壁垒。”
他深耕低温物理领域多年,比谁都清楚这项技术的难度, 低温环境控制、反粒子精准捕获、电荷中和稳定,每一步都是横亘在科研路上的巨石。
顾玺指着投影幕布上的技术路线图,自信道:“十年是别人的期限, 不是我们的。”
前世,顾玺和团队花了三年左右, 就找到了反氢原子量产的关键突破口。
对这项技术, 顾玺了然于心,这次连一年都不用。
韩漓:“我支持顾玺。”
柏瑾之吐槽:“顾玺做什么你不支持?算了, 我也支持。”
夏清秀:“既然顾哥决定了, 那我也支持。”
韦乐言:“我听顾玺的。”
少数服从多数,顾玺研究所挂牌后第一个项目,《反氢原子量产技术》启动。
项目启动的第一周,实验室便成了众人的家。
曾庭带领材料团队,日夜调试用于制造超真空环境的特种合金,每一次成分配比的微调,都要经过上百次的性能测试。
柏瑾之则埋首于量子调控算法的编写,屏幕上跳动的代码,要精准控制电磁陷阱,将反质子与正电子的捕获效率提升三倍。
韦乐言、夏清秀、宁一帆三人负责粒子探测系统,需要在百万分之一秒内捕捉到反氢原子的信号, 误差不能超过千分之一纳米。
顾玺和韩漓则守在核心实验区,盯着那台改造后的反质子减速器。
“温度再降50毫开尔文……”韩漓盯着低温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请收藏老书摊文学 laoshutan.com 努力为你分享更多好看的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