朕捡垃圾养子民: 70-80

您现在阅读的是老书摊文学www.laoshutan.com提供的《朕捡垃圾养子民》 70-80(第8/13页)

口谕了。想了想觉得半夜兴师动众地不大好,宋陵于是强迫自己睡下。等到第二天一早,他又让人给前线带话,命人活捉祁桓,并将允诺的赏赐又往上提了提。

    接到命令的余晋元等人也是一头雾水,之前还说要祁桓的项上人头来着,怎么忽然之间又变了?

    算了,变就变吧,只要陛下开心就成。

    活捉是棘手了点儿,但也未必没有可能,毕竟陛下给的赏赐也太优渥了。

    就是暂时放缓进攻有点难受,若是放任余晋元来指挥,他肯定是要直接架着火炮打到长安城下的,最好先将祁桓绳之以法,再将整个齐国朝廷都轰垮,最后恭迎他们陛下入主长安。

    不是说建康那地方不好,只是自古以来,中原才是王朝的正统所在,燕国若想一统南北,往后都城多半还是要定在中原。

    可惜了,陛下有令,余晋元也只能尽力收敛。不过他们的怠战还不能表现得太过明显,需得装模作样跟叛军打得有来有往才行,不能让大皇子那边知道他们不是存心支援,否则燕国名声也不好听。

    至于蜀国这头,自从宋陵传信过来后,蜀国的朝堂也开始争执不休。

    主战与主和各执己见,谁都不能说服谁。纵然有很多人眼馋齐国的土地,想要从中捞得更多的好处,但也有人觉得火炮太过危险。

    哪怕他们并未亲眼见证,但是从打听到的消息来看,祁桓手上的火炮威力巨大,绝非人力可挡。至于燕国……祁桓都打不赢燕国,可想而知,他们的火炮还要更厉害。

    有这些大杀器在,他们下场不是专门送人头的吗?再者说来,他们真出兵都不知道跟谁打去。若是支援齐国朝廷跟燕国,那就是同祁桓作对,有违他们与祁桓定下的盟约;若是援助祁桓,那就是跟燕国走向对立,燕国手上的火炮可是连祁桓都要忌惮三分的存在。

    左右为难啊。

    为难的不止大臣,还有蜀皇。这两天两边的人连番劝他,主和派说得再理,主战派所言更是直击人心。

    人家燕国被他们压了这么多年,连燕国都参战了,他们岂能再做缩头乌龟?继续偏安一隅是安全了,但是来日瓜分好处,哪里还有他们的份儿?

    一旦这回被燕国甩下去了,今后三国的局势将再次扭转,蜀国兴许要被他们联手甩在背后了。蜀皇怎么能忍受这种事情发生?比不上齐国也就算了,要是回头连燕国都比不上,他们百年后都无颜面对列祖列宗。

    众人吵了半个月,最终还是因蜀皇的偏袒,导致主战派占了上风。

    蜀国一头扎进齐国的烂摊子里,且到底还是选择支援祁桓。

    他们赌的就是祁桓能尽快攻入长安,登基称帝。

    祁桓这边也疲于应对,蜀国能支援,祁桓求之不得。至于对方是如何贪得无厌,提出了多少无礼的要求,祁桓都一概应下。在战局面前,这些他都可以不计较,等到日后一切平定下来,再慢慢追究也不迟。

    蜀国在拿到了好处之后,也是利索地出了兵,只是他们绕过了燕国,不与燕国士兵正面交锋。

    在援助祁桓之前,蜀皇便与宋陵说好,他们打的是齐国朝廷,跟燕国没关系。他们也知道燕国跟祁桓有恩怨,若是以后燕国还是要跟祁桓动手,他们绝对不会偏袒谁。

    宋陵收到这封冠冕堂皇的信后,都看笑了。还真是各打各的,复杂得很。

    不过蜀国不掺合他与祁桓的事,宋陵也不计较他出兵的事,来日若是蜀国后悔了,又想掺合进来,那就两边一起打好了。

    蜀国答应支援了,但是一时半会儿还赶不到长安附近,祁桓压力依旧不小。

    这等紧要关头,系统依旧联系不上。

    祁桓已经对系统彻底绝望了,却不知,系统只是在自救。它什么都没了,这回要是再失败兴许还要被抹杀,系统承受不住这个结果,是以,它还想再重来一次,不惜一切代价。

    这对系统来说也是个不小的挑战,它甚至没心思顾及战况,也懒得再搭理祁桓了。

    要是真的能再重来的话,它甚至想换个人绑定。

    祁桓真的跟它犯冲。

    系统的自救,在祁桓看来就是背叛与临阵逃脱,但他没料到,背叛他的人还不只是系统。

    安宁也逃了。

    冯英华特意写信告知祁桓,没有人逼她,是她自己铁了心要走的,还是往燕国的方向离开的。

    第77章 撤退

    冯英华在写这封信的时候,便在猜测祁桓会是什么反应。

    他最好能活活气死,再不济气个半死也行。

    虽然冯英华盼着他争得大位,盼着他给自己两个家人平反,但是自从祁桓造反后,冯英华冷眼旁观,发现他压根没有提拔冯家

    的意思,更莫说救冯家于水火了。

    明明只要他愿意,冯家就能获救,要知道当初冯家衰败有一半原因都出在他身上,若是个有良心的,何须她来提醒?可祁桓就是不出手,纳妾倒是一个接着一个纳,给支持他的富商豪强不知许了多少承诺。冯英华也看明白了,祁桓只在意对他有用的人,失势的那些,对他而言已经没有了利用价值,自然也不必放在心上,指望祁桓,还不如指望指望自己。

    安宁的离开,给了冯英华不少启发。

    祁桓派了这么多人守着,依旧看不住一个弱女子,可见那些士兵们都是废物。倘若她离开,可不像安宁这样蠢,盘缠首饰一应不拿,一副要将自己活活饿死在外面的架势。

    冯英华要走,必定是奔着搬空祁桓家底去的。

    祁桓一如冯英华所盼,直接气得吐了一口血,旧疾未愈,又添新伤。他不明白,为什么这些人通通都要跟他作对。

    宋陵与他不睦也就罢了,安宁又是为了什么?

    是,他后院的女眷确实多了点,但那不过是为了争夺皇位所选的权宜之计。他既然答应了安宁要一生一世一双人,便不会后悔。等到即位之后,他自会将这些女眷遣返。

    不过是暂时受些委屈,这算得了什么?从前他们在冷宫中所受的委屈还少吗,如今只要稍稍忍耐一些罢了,她怎么就不愿意为自己妥协?

    祁桓埋怨安宁善妒,埋怨安宁不识大体更埋怨过安宁对自己的情谊不过如此,可他自始至终都没有在自己身上找过原因。

    人肯定是要寻回来的,祁桓单独派了几十人去找,他这边暂时挪不开更多的人手,一切都得等到他攻入长安再说。

    蜀国的援军来得及时。

    亏得燕国从前与他们置换了领地,否则蜀国还要从燕国借道,到时候两边面上更不好看。如今他们从自家的地盘溜进了齐国,又因为南边这些地方早已经被祁桓占领,一路畅通无阻,且也没有遇见过燕国。

    前来带兵的是蜀国的二皇子,他倒是对自家人行军顺遂有过疑惑,甚至觉得燕国那边似乎刻意避让着他们一样,自始至终都没有阻拦过。

    虽然他们跟燕国的确是盟友,事先已约定好了不会干预燕国与祁桓的纠纷,但是燕国这样大度,是否太奇怪了?

    燕国皇帝对他们就这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请收藏老书摊文学 laoshutan.com 努力为你分享更多好看的小说】

设置

字体样式
字体大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