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阅读的是
老书摊文学www.laoshutan.com提供的《朕捡垃圾养子民》 26-30(第7/8页)
真的没处挑刺儿,宋陵等人能顺利开荒,还得靠他配合。他甚至提前规划好了开荒路线,让士兵省时省力,还动员令当地百姓一块帮忙。更甚至,他还找了人去各村落中教导百姓学习燕国官话。
但另一方面,他始终不忘贿赂宋陵。一开始他还能找些借口,说是帮衬宋陵,后来见宋陵来者不拒,每回都利索地收钱,他便觉得宋陵跟他也是一样的人,演都不演了,直接表露心意,想要杨文和替他在“陛下”面前说好话,最好能将“陛下”的喜好告诉他。
到最后,他甚至还给宋陵灌输他所谓的“为官之道”,一言以蔽之,就是捞钱。但是这捞钱也得有讲究,不能让百姓看出来,不能太苦了百姓,得隐晦地捞,正直地捞,捞完了之后还能留下美名,不妨碍换个地方继续捞。
这让宋陵对刘晦的观感复杂极了。说实话,他身边的大臣除了俞忠,剩下的人品都算贵重,实在没见过刘晦这种叫人难以形容的大臣。是个混账东西,但好像又没有坏到无可救药,能力也算卓越了。
想用吧,怎么看怎么嫌弃;但是扔了吧,似乎又有些可惜。
纠结之下,宋陵每次看他的眼神都复杂极了。
刘晦却觉得他这是开悟了,只是悟得还不是很明白,遂拍着宋陵的肩膀,哥俩好一般地道:“你啊,还有的学。”
要不是见宋寅顺眼,刘晦其实也懒得说这么多。他接近宋寅,一方面是因为他跟杨文和交情匪浅,另一方面也是看中了宋寅的脑子。
这小年轻不声不响的,办事倒是挺有能耐,而且学东西也快,这才多久的功夫便学会他们建州话了?不仅如此,宋寅还能跟建州官员、百姓打成一团,察言观色更是一流。有这样的本事,以后肯定会出人头地的,没准还能跟他携手并肩,一起去朝廷捞钱,是个好同伙。
另一边,杨素这边进展却并不算顺利。
他们倒是不怕叛军,只是余晋元也不是什么善茬,竟也跟朝廷的正规军打得有来有往的。若不是他手头的普通百姓实在是太多,战斗力不够,说不定还能压着朝廷的军队打。
只有一点,这人过于年轻,有些气盛,若是赢了总是会飘,一飘起来就容易挨揍,挨揍了痛定思痛,开始找回场子,场子找回来了就继续飘……
但不论如何,他终究还是死死守住了最后的地盘,一直屹立不倒。百姓们见余晋元如此能打,也同他们站在一处,对朝廷军队很是排斥。
宋陵收到前线战报的时候,又开始头疼了。
怎么岭南一带奇怪的人这么多,他前十几年都没遇到过这种类型的。一个刘晦就已经足够震撼了,如今又来了一个余晋元。
宋陵跟杨文和商议一番后,决定改变战术。要解决此人,用蛮力肯定是不行的,他在当地颇有威望,百姓还很信服他,若要继续动用武力,只会让当地百姓越发憎恨朝廷。他们日后想在当地开荒,也会受到阻力,得不偿失。
于是不久之后,汀州一带便有消息传开,道燕国的军队此番过来是为了给百姓开荒,官府已经从异国弄来了一批高产的种子,名叫占城稻,明年就在他们当地播种,参与开荒的百姓不仅能分到地,还能分到种子。
汀州百姓都在议论这件事是真是假。
余晋元对此嗤之以鼻,要真有这么好的种子,燕国皇帝怎么不在江南种?这是拿他们当傻子糊弄?
他正要辟谣,转头谣言更多了,说是那燕国工部弄出来新式的纺纱机,一次可以纺出好几条纱来,如今正要在建州推行,很快就要轮到汀州。
又说那燕国皇帝要在汀州建造琉璃厂。燕国的琉璃远近闻名,就连蜀国跟齐国的皇族都爱不释手。这要是在他们这儿建琉璃厂,日后汀州不是要发了吗?
余晋元一听了不得了,赶忙叫人出去澄清,根本没有所谓的纺纱机,要有早有了,何必等到现在?还有那什么琉璃厂,没事建在汀州做什么?那东西易碎,运到蜀国齐国早不知碎了多少,要建肯定也是建在相邻地接啊,好歹损耗少一点。
可让余晋元想不到的是,这群糊涂的百姓竟然真信了,甚至转头便对燕国军队改了态度,盼着他们早日将好东西带来汀州?!
这种谎话他们也信?
余晋元怒不可遏,没了百姓支持,杨素等人这才放开手脚去打。只是这余晋元确实能耐,杨素等人又花了足足半个月功夫,才终于将人捉住。
消息传回来时,宋陵打算亲自去会一会这个传闻中的叛军头子。
第30章
汀州天生的将才
余晋元被俘后,宋陵与杨文和停下手头的事,准备前往汀州。刘晦死活要跟着,杨文和以为他是想奔着杨素去的,不大想带他。这人话太密了,路上肯定闹人。
“陛下不日便能回来,刘大人在建州等着就是。”
“那如何使得?”刘晦笑容满面地挤了过来,笑容满面,“陛下御驾亲征,收服了叛党,我等自当前去祝贺。”
宋陵没吱声,他觉得刘晦可能不止是冲着“陛下”去的,应该还想浑水摸鱼,看看能不能贪点余晋元留下来的钱财。这余晋元从前也是汀州官员,后来自立为王,建了什么闽越国,应当不至于太穷。
刘晦也确实打着这样的念头,他这个人,便是油锅里的钱也会捞上来花,更别提余晋元这等摆明了失势的废物。若不是陛下仁慈,只怕他当场就人头落地了,今后即便不杀了他,也不能再启用。拿他的钱,刘晦没有半点不担心会被报复。
临近汀州时,刘晦还特意找上宋陵,笑得暧昧。
宋陵眯着眼,端详了他一番,打交道的次数多了,刘晦尚未开口便能知他是何意思。宋陵忽然好奇,刘晦这家伙知道他的身份后会是什么反应。
刘晦轻轻碰了碰宋陵的肩膀:“你就没劝杨大人跟着捞一笔?”
“杨大人跟你可不一样。”
“什么不一样?到最后还不是殊途同归,官场上哪有什么清清白白的人?真清白的,这辈子出息不了。”
宋陵不服:“朝廷多的是高风亮节的官员。”
刘晦极为不屑:“那是他们出身好,沾上了一个好父亲,即便燕国不算富裕,也不会短了他们的花销。寻常家庭出来的子弟,拼了命才能跻身官场,若不捞些钱将路子打通,便永远被那些人上人踩在脚底下。都是爹生娘养的,凭什么他们就能一辈子高高在上?难道你觉得,本大人的能力比他们差?”
宋陵知道他在偷换概念,压根不想顺着他的话往下说,只是咕哝了一句“圣贤书都读到狗肚子里去了。”
但刘晦已经沉浸在自己的逻辑中无法自拔了:“岂不闻,‘登利禄之场,处运筹之界。窃尧舜之词,背孔孟之道’?我便是要争、要抢,不争不抢,何来权势?”
刘晦平日里装模作样惯了,已经很久没有像如今这样毫不掩饰地做个真小人,反正宋陵在他眼里也不过就是个伪君子,今儿可把刘晦给说痛快了,甚至还有些意犹未尽地放着大话:“我虽是太守,却总觉得做得不够。光治理好一建州算什么?真正的好官,不仅得治下,还没媚上,要陛下之所急,想陛下之所想。陛下如今正是缺钱之际,将来少不得要让我为他陛下挣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请收藏老书摊文学 laoshutan.com 努力为你分享更多好看的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