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阅读的是
老书摊文学www.laoshutan.com提供的《在大唐当外科医生的日子》 250-258(第11/12页)
字,用胶泥刻字,每字为一印,然后再烧制,让它变得坚固无比”
这个法子也成功地做出了字模, 印刷出了书籍。但很快, 阎立本就发现了其中的缺点:泥活字在烧制后很容易变得凹凸不平, 印刷后字迹并没有那么清晰,而木活字在刻一些繁复的字时很艰难, 很难找到一种质地合适的木材。
他将情况告诉了来看进度的周自衡和徐清麦。
两人对于活字印刷其实也就是知道个大概, 并不清楚其中细节。但想来做这种模具,天下的材料无非也就那么几种, 于是便建议他用金属来试试。
工匠们试了很多金属, 最后选定了一种材料,那就是铜。
现在的医学期刊就是用铜活字印刷而来。
不过周自衡和徐清麦觉得肯定还有更好的材料,周自衡隐约记得是铅,但貌似是种合金, 所以现在工匠们依然还在探索。甚至徐清麦提议找个方士来一起做这件事情, 阎立本觉得似乎也可行,于是正在大力寻找擅长于炼丹的方士。
“事情的原委便是如此。”阎立本恭敬道。
李世民抚额:“竟又是与周十三有关”
眼中却带着笑意。
坐在他身侧下首的李承乾立刻道:“父皇, 老师一向都很关注各种技艺,所以才能够提出这么多行之有效的建议。”
他眼中熠熠生辉,听的时候一直在想,原来这就是老师平时一直说的,技术才能推动社会的发展!李承乾在最开始的还颇有些不以为然,匠人嘛,的确有些能耐,但社会进步与发展与他们有什么太大的关系?
但当他自己投入到纺织的这个项目,现在又看到了如此重要的纸张和印刷术被改进,想到这两者出现后天下将会发生的变化,便真正领悟了这个道理。
底下的魏徵也非常激动:“陛下!若纸张和书本真能变得如此便宜易得,那天下那些贫苦士子们的日子就好过了!”
还会有更多人能读得起书!
魏徵自己虽然出身也是小士族,但他家在他小时候就家道中落了,很是过了一番苦日子,所以他非常明白这两项技术的发展意味着什么。
叫他如何不激动呢?
李世民也很激动,这简直就是瞌睡遇上了枕头。他原本就愁着要如何打破世家的垄断,培养出更多的读书人来,这下好了,最难的这一部分似乎就这样轻轻巧巧的被跨过去了!
妙,简直是太妙了!
若不是现在是在小朝堂之上,他都想要仰天长笑了。
即便是收敛了许多,几位相公们依然能听到李世民语气中的愉悦:“来人!赶紧宣周卿与徐卿前来觐见!”
“您去找工部阎少监,纸张与印刷的法子现在都是他在掌控。”徐清麦正在给孔颖达出主意,“如果国子监想要刊印书籍,想必阎少监是不会拒绝的。”
她也和孔颖达提了一下他们做这件事的过程,引得孔颖达大赞他们这是在为天下学子谋福利。
聊着聊着,徐清麦就被喊去见皇帝了,剩下孔颖达与巢明在聊期刊和书籍的不同。
徐清麦到了殿中,才发现周自衡与阎立本也在,又看了看大家面前的书,立刻心领神会。看来是好事。
李世民与诸位相公先是把两人给夸赞了一遍,两人一如既往地谦逊,认为这主要是阎立本和诸位工匠们的功劳,自己不过只是偶然来了灵感,提供了些许建议而已。
阎立本在一旁听着非常感动,心中暗想,待自己得空一定要好好画一幅画送给这夫妻俩。
殿中又聊了聊接下来可以做的事情。
说起来现在的朝堂氛围还是挺好的,也是徐清麦所喜欢的,那就是虚的东西比较少,大家更多的还是埋头做实事。纸张与印刷术发明出来了,那接下来该如何利用?如何推进?
长孙无忌觉得既然是将作监发明的东西,那权利自然归朝堂。
而魏徵和房玄龄则有不同意见。
魏徵:“此物关系重大,更宜向全天下推广,让更多的人得到实惠!”
房玄龄:“陛下,切勿背上与民争利的恶名呐!”
他说得隐晦,李世民却听懂了。什么与民争利?所谓的民,无非是世家门阀与其他权贵豪绅罢了。
李世民点名:“周卿,你来说说。”
周自衡恰巧有那么一个点子,他站了出来:“陛下,诸公,可曾听说太医寺的招标会?”
徐清麦轻咳一声,知道他在想什么了。
在座的人有听说过的,有没有听说的,她便站出来将太医寺的招标会讲了一遍,然后重申:“招标会的所有收入后续都用于悲田院的运营,以及太医寺每年组织的义诊活动上。账簿非常清晰,诸位可以调阅。”
一直负责着户部的房玄龄对此十分欣赏,笑呵呵道:“太医寺这几年的确是做得非常好,虽然规模庞大,花费却并不多。”
不来伸手向户部要钱,这点他最开心。
李世民和其他臣子们若有所思。
说太医院行商人之事?但他们却是在治病救人,而且后续钱财用于的是义诊和悲田院,这天然是占据了道德高地,即便是再挑剔再保守的卫道士也挑不出什么刺来。
周自衡笑道:“微臣想的便是这个法子。”
长孙无忌挑起眉:“你想要招标?”
“然也。”周自衡坦荡问道,“此两种技术由将作监所发明,其所有权自然归于将作监归于朝廷,这在律法上是非常正当的,长孙相公认为呢?”
长孙无忌本来就是搞律法的,正在修《唐律疏议》,因而快速点头:“然也。”
周自衡:“那朝廷若是想要将这两项技术转让出去,收取一定的费用自然也是天经地义。举办招标会,价高者得。而所有收入可以全部用于教育。”
他顿了一下,轻声道:“陛下,在各州县兴办学校,可是极花钱的。”
是的,朝廷这两年一直在讨论的议题就是在各州县兴办官学,为朝廷培养出更多的人才。之前一直受阻,一个是因为既得利益者们的不乐意,一个是因为没钱。
但现在,李世民成为了天可汗,个人威势达到了帝王的顶峰,而战事已定,花钱的地方大大少了,这便到了推行官学的最佳时机。
李世民的瞳孔倏然紧缩了一瞬,差点想要兴奋击掌。
在座的几位相公都是朝中顶梁柱,虽则身后也有错综复杂的门阀背景,但也知道推行官学甚至是恢复前隋的科举制是大势所趋,任何反对的人都如撼树蚍蜉,因而都没有出声,反倒默认了这项说法。
想一想,周十三郎的这个想法,既让下面的人能赚到钱,朝廷也赚到了钱,而且还获得了好名声,简直就是一箭双雕,哦不,三雕的好主意!
阎立本尤其高兴,要真是将作监能为朝廷创造巨额收益,日后工部的地位那要就直线上升了!
李世民当即决定:“周卿,此事便交予你去办!务必要办好!”
谁会嫌弃朝廷钱多呢?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请收藏老书摊文学 laoshutan.com 努力为你分享更多好看的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