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大唐当外科医生的日子: 230-240

您现在阅读的是老书摊文学www.laoshutan.com提供的《在大唐当外科医生的日子》 230-240(第8/15页)

下来。半晌才抬起头,对着周自衡恍惚道:“寺丞,真的是八石!”

    那温泉棚子大概也就四分之一地不到,就收了八石!而且待到土里面的小红薯长大了还能再收一次,算下来到最后十石是少不了的。

    也就是说,一亩地能收到四十石!

    饶是庄头种了一辈子地,却也从来没有讲过如此高产的东西!一时之间,眼睛都有些红。

    没想到,周自衡却还是有些不满意:“应该还是反季节的原因,看看之后的亩产吧,如果能有六十到七十石应该差不多。”

    后世红薯亩产万斤也是很常见的。他要求不高,一半总可以吧?

    庄头和其他农人都震撼地看着他。假若是换了别人,他们肯定是会嗤之以鼻,想啥呢?一亩六七十石,做梦可能还快点!

    可这是周寺丞!

    是善于种植,被他们在私底下恭谨地称为“周神农”的周寺丞!

    周自衡没太注意他们的表情,转头对李承乾道:“如果是太子殿下负责此事,接下来您觉得该如何做了?”

    李承乾一凛,知道老师是要考校自己了。

    他凝神想道:“已有如此多的粮种,那是不是可以分发给百姓们去耕种了?”

    “倒也不错。”周自衡道:“不过,如何发?发给谁?不患贫而患不均呐!”

    李承乾汗颜:“这个,我还没想好。”

    周自衡道:“之前关中五州经受蝗灾,百姓正是需要安抚的时候。而红薯恰好不惧飞蝗,微臣觉得,不如在这五州里选出五个地形、土壤和水文、气候条件完全不同的地方,用作以试验。殿下觉得如何?”

    李承乾一想,发给受灾的五州吗?的确是妙!

    他刚想回答,却听到有人插话问:“周寺丞所说可是真的?这红薯真的不惧飞蝗?”

    内侍怒喝:“放肆!殿下说话岂有你一个小小的农户插嘴的资格!”

    李承乾挥挥手,表示自己并不在意。

    倒是那发话的农户诚惶诚恐地跪了下去,磕头道:“是小的僭越了。实乃小的”他哽咽了一下,“小的家乡曾经遭遇过数次蝗灾,那飞蝗所到之处,寸草不生。是以听闻周寺丞所说红薯能不惧飞蝗,太过震惊,这才贸然插嘴”

    周自衡一叹:“红薯的确是不怕蝗虫。若是遇上蝗灾,它或许会遭受到一些损害,但不至于颗粒无收。”

    后世建国初期,红薯就是防灾的主要作物。蝗灾后,若是红薯还没长成,农民还可以吃点红薯秧子来抵抗饥饿。所以这东西于防灾而言的确是首选。

    那农户趴伏在地,重重地对着周自衡磕了个头,带着泪意道:“多谢寺丞,这就足够了!”

    周自衡让人扶他起来,便将这件事过去了。

    他看了看旁边堆着的红薯,想了想,大方道:“选出十个红薯来,待会儿便烤了来吃吧!也让大家尝尝这东西到底是什么味儿!”

    第236章 第 236 章

    “好了吗?”

    周天涯蹲在地上, 在她旁边的是同样蹲着一脸好奇以及期待的李承乾。李承乾的内侍看着太子不太雅观的动作,脸上的神色颇有些纠结。

    不过, 在看到李承乾脸上这两年难得一见的笑容时,他终究还是把劝阻的话给吞了回去。

    他们这会儿正跟着周自衡在烤红薯。

    周自衡得意极了,有哪个小孩会不喜欢自己烤红薯呢?

    找来落叶和柴枝生上一堆火,再把红薯埋在灰堆里。这样烤出来的红薯虽然不如厨房里料理出来的干净,甚至可能也没那么好吃,但胜在有趣,足以回忆一辈子。

    “应该好了。”周自衡拿起小树枝扒了扒火焰下的那一堆灰烬,感受了一下温度。

    周天涯立刻喊道:“我来!”

    李承乾也倏地转头以矜持而渴望的眼神看向自家老师。

    周自衡哑然失笑,将树枝递给了两人:“行,你们来, 别上手, 别烫着了。”

    很快, 五个被烤得灰扑扑的红薯就被挖了出来,周天涯碰一碰, 立刻嘶一声缩回了手指, 然后对着父亲心虚地笑。周自衡好笑地瞟她一眼。

    待到稍凉后,将表面上被烤得黑碳一样的红薯皮给扒开, 一股浓郁的香气顿时传了出来, 让周自衡瞬间梦回到后世的学校门口商场门口,必然有个推着大铁皮桶的烤红薯的大爷。

    “好香啊!”

    不单单是两个孩子,另外一边也分了五个红薯正在烤的农户们也情不自禁地嚷了起来。

    闻着就知道这东西肯定好吃!

    周自衡看一下里面被烤成了橘红色甚至感觉像是在淌着蜜的红薯,心想夸赞系统给的品种真不错, 不仅丰产而且口感还挺好。

    他将一个大红薯剥开分给周天涯和李承乾吃了:“一人一半, 不准吃多了,积食。”

    他自己则吃了一整个。剩下的三个让李承乾带了两个回宫, 给帝后尝尝,最后一个则打算回去带给徐清麦吃。

    李承乾上次只吃到了蒸红薯,这次吃烤的觉得更好吃,简直别有一番风味。

    “好吃!这东西的亩产如此高却又如此好吃!真是上天赐给大唐最好的礼物!”

    周自衡微笑不语。

    再好吃的东西吃多了也腻,后世的老一辈们往往不爱吃红薯便是因为小时候闹饥荒时吃了太多红薯,后面一提红薯就脸色大变。

    这时候,却听得不远处传来了哭声,却是那位家中遭遇了蝗灾的农户正抑制不住自己的情绪,在嗷嗷的哭:

    “阿耶!阿娘!小妹!大哥!当时要是有红薯就好了要是有红薯,你们就不会被饿死了”

    周自衡一顿,拿着自己手上的那块红薯,忽然苦笑起来。

    是了,自己是何不食肉糜了。

    吃完红薯,周自衡带着几人继续看其余的种植温室,李承乾趁机提出自己的疑问:

    “老师,刚刚说如何分配红薯,为何却要确定五个环境完全不同的地方?”

    “四个其实也行,这不正好是五州嘛。”周自衡笑道,“这就是对照组了。红薯这东西咱们都不熟,哪谁能知道它到底是更喜欢黑土还是更喜欢红土呢?是更喜欢水多还是更喜欢水少呢?

    “所以,就必须慢慢的实验,对照下来才能得到最终的结果。当然,如果要更严谨一些的话,还要更复杂”

    周自衡对他讲科学实验的必要性和条件。

    顺便还夹带了私货:“所以说,治国就如同种红薯一样”

    李承乾呛了一下。

    周自衡哈哈笑起来,拍了拍他的肩,让他看看眼前的温泉棚子:“治国如同烹小鲜,治国也如同种红薯。天下这么多州县,情况完全不同,假使要推行一项新的政策,在甲地效果不错,但可能在乙地丙地却会遭受到抵制,最重要的莫过于‘因地制宜’四个字。”

    李承乾脑子里冒出了新的疑问:“可若是各州县的政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请收藏老书摊文学 laoshutan.com 努力为你分享更多好看的小说】

设置

字体样式
字体大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