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大唐当外科医生的日子: 180-190

您现在阅读的是老书摊文学www.laoshutan.com提供的《在大唐当外科医生的日子》 180-190(第15/20页)

奈何国库无钱,只能搁置。

    周自衡笑道:“玉米、土豆与红薯,的确都是很容易丰产又不太挑种植环境的东西。一亩地收个五六石甚至是十几石都不成问题。”

    大臣中响起了一些惊讶的声音,不是所有人都听过这些。

    李世民狐疑道:“十三郎缘何忽然提起此事?”

    周自衡的嘴角勾起一抹笑:“陛下!这次在江南,因缘际会,微臣在扬州的海商手中得到了一样东西,形似当时臣与陛下所说的美洲大陆上的红薯!

    “今日前来,臣也将这红薯带来了!”

    第188章 第 188 章

    红薯在周自衡与徐清麦回江南的时候已经开始灌浆了, 它在发芽的时候就有三四颗苗,每颗苗孕育有两个大的主茎, 每个主茎又各自有五条侧蔓,侧蔓上的块根正在逐渐长成。在船上的时候,他每日照看,让人抬出来晒太阳,遇到风雨的时候简直比谁都要紧张。

    就这样精心照料了一个多月,它的块根终于成长为了丰硕的果实。

    周自衡在下船后查看,发现已经结了不少的果子,数了数其中一颗苗就有八个,而且个头都不小,显然系统给出的红薯品种是很不错的。可惜他不是专业研究红薯的, 只懂个大概, 要是换成以前他同学来, 肯定能结十几个。

    李世民听了他这话,直接腾地从龙椅上站了起来, 震惊道:“此事当真?”

    “陛下, 微臣已经带来了,就在外面放着。”

    不仅仅是李世民, 连魏徵、房玄龄等人都着急了:“快去, 快去拿进来看看。”

    这可是传说中亩产千斤的东西!

    而且正好还赶上了旱灾的节点,假如周自衡在之前或者是之后进献上来,恐怕都不会这么瞩目。

    趁着内侍们去搬红薯的时候,周自衡大概说了一下自己早已经编好的发现过程:“当时, 臣与徐太医正在扬州, 徐太医看到海商手上的东西有点像是当日她的恩师曾对她描述过的红薯,便上前去询问”

    总之, 这又是一个由徐清麦引出来的觅得珍宝的故事,而那位提供珍宝的海商,已经随着番船继续驶入大海,不知所踪。故事逻辑严密,不管怎么追查都不会出现漏洞。

    当然,“如何获得”这件事现在并不是贞观君臣的关注重点,他们的全部心神都已经被内侍们所抬进来的巨大的方形陶盆所吸引住了。

    这个陶盆需要六个人来抬,虽然很大但是上面却被植物的藤蔓所覆盖,看不到什么土面。

    李世民三步并两步从台阶上走了下来,围着这个陶盆走了几圈:“这就是红薯?”

    他并不是不食人间烟火的皇帝,年少时也经常去乡下斗鸡走狗,那些农户们常种的作物他是很熟悉的。这植物看上去长得略有些像是葛,同样是藤蔓植物,但是细看的确有所不同。

    魏徵、长孙无忌等人也都围了过来。

    “这就是红薯,”周自衡肯定地告诉他,“您看这叶片,可以摘下做菜吃,也可以喂猪。但它主要吃的还是地下的根茎,现在正好是成熟的时候”

    他直接伸出手去想要掘土,李世民制止了,示意身边的侍卫将手中的长戟拿了过来。

    “我来!”他豪情万丈,打算亲自动手来挖这小小的红薯。

    周自衡一脸难色:“陛下,您还是让微臣自己来吧,现在就这七八个果子,要是挖坏了可就没了!”

    守在一旁的大臣们纷纷点头:“对,对,周寺丞说得对,陛下,您让他来。”

    魏徵更是目光炯炯地盯着李世民。

    李世民:“”

    他哈哈一笑,将长戟递给周自衡。

    臣子不佩武器,在一旁看着的长孙无忌轻咳了两声,但最终也没有说什么。现在最重要的就是红薯!

    周自衡拿起长戟,用那个尖柄小心翼翼的挖开土壤,顺着藤蔓的走势,慢慢的确定了位置从中心四周刨,然后刨出了一串,有的比较浅,有的藏着比较深,个头都不算很大,但是看着也很讨喜。

    “陛下,这颗苗就有七个!”周自衡欣喜极了,他提起手中的红薯,这也是他培育了几个月后第一次真正看到自己养出来的果子,“剩下的,估计加起来也能有个二十多个!”

    “好,很好。”李世民喜不胜喜,“那接下来继续挖?”

    “遵旨!”

    挖了一株,又挖了一株

    最终,这些被挖出来的红薯被整整齐齐地摆放在太极宫的金砖墁地上,还带着新鲜的土。但没有一个人觉得这个场面不协调,他们迫不及待地凑了过来,仿佛在看什么瑰宝一般,心里在数到底有多少。

    “二十七、二十八”魏徵喃喃道,最后惊喜地喊了出来,“陛下,总共有三十三个!”

    一个红薯发出的芽,最终结出了三十三个果子!

    看来周十三郎一直所说的一亩地可产千斤并不是诳语。

    周自衡也很自豪:“这还是微臣将它们种在陶盆里才只结了这么多,若是自一开始就种在地里面,小心养护,恐怕能结更多。”

    他小心翼翼地拿起一个红薯:“这东西可以蒸可以烤也可以煮粥,还可以做成粉条,能储存很久,还好吃!关键是,好养活!陛下,若是能在全大唐推广它,那以后的天灾必然能过得容易一些。”

    “好,好,好!”李世民连说三个好字,从他手里拿过那颗红薯,脸上露出掩饰不住的喜悦,对着他感慨道,“周爱卿,你这是又给大唐立下了一大功啊!”

    周自衡连忙道:“陛下,其实这个红薯是臣之妻子,徐太医发现的,否则即使是臣再会种地,也巧妇难为无米之炊。”

    “哈哈哈哈,你们看看他,”李世民开怀大笑起来,指着周自衡,又看向房玄龄,“年纪轻轻,倒是和房相一般,却是个时刻惦记着妻子的。”

    房玄龄“畏妻如虎”,拒绝李世民赐下的美人,已经成为朝中趣事。

    周自衡微微笑了一下,带着点腼腆,欣然地戴上了皇帝给他带上的这顶帽子,似乎对此深以为荣,看得周围的大臣忍俊不禁又暗自后悔——他们之前怎么就没发现周十三这个人才,反倒让人抢先了呢。

    但真正眼利心明的人知道,这也不过就是感慨两声,实际上周十三郎与徐四娘却是互相成就,他们两个谁离开了谁,或许都到达不了现在的位置。

    当天晚上,李世民吃上了一顿宝贵的蒸红薯——周自衡特意给他留了三个,毕竟总得让大家都尝一尝,才能真正放心——就这么三个蒸红薯,切成段小小的一盘,还特意赐了好几份去给到魏徵、房玄龄、杜如晦等府上,大约一人一口的份量,堪比几十年后的荔枝。

    不过,皇帝有特权,李世民独享一个。

    这样的好东西当然不能藏私,他在长孙皇后的宫殿内用膳,一起的还有太子李承乾。

    “这就是红薯?”李承乾看着盘子里橙黄色的蒸红薯,好奇极了,“可它不是黄色的吗?”

    “刚挖出来的时候,皮是红色的。”李世民笑道。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请收藏老书摊文学 laoshutan.com 努力为你分享更多好看的小说】

设置

字体样式
字体大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