扶苏穿成宋仁宗太子: 60-70

您现在阅读的是老书摊文学www.laoshutan.com提供的《扶苏穿成宋仁宗太子》 60-70(第14/17页)

地问道:“肃儿,你今日会在宫里面过夜吗?晚膳能不能在我这里用呢,”

    扶苏叹了一声:“我今夜便要回监中了,先生只给我批了一日的假。”

    “啊……”

    妙悟失望不已:“那好吧。”

    她嘀咕了两句,大约是抱怨先生的严苛吧?扶苏并没有听清。过了一会儿,命令侍女们端上了一个十分精致的果盘,一把推到扶苏的面前:“原是晚上要给你的。你现在随便吃点吧。至于寿礼,我还没准备好,等全部完成了再给你。”

    扶苏在果盘中看到了一样从未见过的东西:“咦?这是什么?”

    有点像梅干?但比梅子小一大圈。

    “是荔枝干。”妙悟以为扶苏感兴趣,抓起一把就塞到扶苏的手里:“这玩意是从岭南运来的,据说,前朝因此劳民伤财,官家只让晒成干了再上贡,可不易得呢。宫中也只有十几斤,我分到了一斤。你要是喜欢就全拿去,再问官家娘娘要点,他们肯定有不少。”

    “诶,我倒不是喜欢……”扶苏的小手一下子被塞满了,他不得不捂住双手以防滑落:“我只是好奇,它怎么是这个颜色的。”

    “嗯?有什么不对吗?”

    扶苏摇了摇头:荔枝果肉透明莹白,但荔枝干却是红色的。和梅干的外表极为相似,也难怪他会不认识呢。

    咬一口,好甜。一点不输给鲜荔枝。

    倏然间,他想起什么来,心念一动:“阿姊,我能不能带一点,分给同窗尝尝?”

    他怕妙悟不高兴,比了个手势:“就一点,几颗就够了。”

    妙悟当然没有什么不愿意的,还命侍女们分了其他几样干果——都是街市买不到的尖货,装进几个干净的口袋里。

    以至于扶苏出宫的时候,寿宴上的菜肴装了几个食盒,干果又装了几个食盒,既像是打秋风,又像是赶集回来的。幸好没人看到,不然定要惹来注视和嘲笑。

    他回到国子监后,马不停蹄把食物放进冰块中手动降温。也幸好挑的都是耐放的菜——不耐放的全分润给宫人们了——隔了一夜卖相依旧很不错也没有变质。他就带着食盒去了膳堂,准备给师兄们加餐。

    “嚯。”曾巩说道:“今日好生丰盛,我们也算沾上了你的喜气了。”

    “是啊是啊。”李观澜不客气地夹走一条酥炸小黄鱼。油浸得透透的,连骨头都炸焦了,一口下去满嘴酥脆生香:“你这寿宴,也过得太滋润了。”

    苏轼埋汰道:“赵小郎是什么人家,你们又不是不知道?”

    扶苏:“……”

    直说吧,你是不是故意的?

    “诶。”范纯仁突然开口:“我倒听说一件事。听闻成王殿下不忍见到宫人饥贫,便把食物分发给宫人们。倒与官家的仁慈宽厚如一个模子刻出来的,不愧是亲生父子。”

    “是啊,担心宫人被罚,自甘忍住口渴。官家的仁厚,历数古之君主,怕也只有尧舜才能与之相若罢。”

    宋朝的风气宽厚,读书人谈论君主德行并非一件需要避讳的事情。何况范纯仁们还是夸赞并非讥讽呢,聊起来自然更加肆无忌惮。

    但扶苏从“成王殿下”几个字一出现开始,心中就一个咯噔,生怕自己哪里掉马了。不过好在作为信源的范纯仁并不知道成王分的也是寿宴上的食物,不然年龄对得上,场合也对得上,在场的人都不是傻子,他肯定非掉马不可。

    结果,比掉马还难绷的事情出现了。就是当着本人的面,丝毫不知情地一阵尬夸。听到那一叠声的夸赞,扶苏如遭遇电击一般浑身发麻,鸡皮疙瘩都冒起来了。

    苏轼还坏心眼地挑眉:“哦?真的吗,成王殿下他居然这么好啊?这方面我了解不多,范师兄,你说给我听听呗。”

    扶苏:“……!”

    他的眉心直跳,一把从袖袋里掏出个果干,恶狠狠地说道:“给你吃!”

    我就不信了!荔枝还堵不上你的嘴!

    第69章 第 69 章 你们神童,未免太有个性……

    “咦, 这是什么?”

    小苏轼收到了来自扶苏的投喂,当然知道他肯定不是出资好心。但它把荔枝干捧在手中,瞧了又瞧, 还是好奇地塞进了嘴里。这时候蜜饯果干还是顶贵的东西, 要添很多糖的,苏轼从小到大都没吃过几次呢。

    他一边嚼, 一边狐疑问道:“赵小郎, 你竟然这般好心?”

    扶苏气结:“你滚!”

    “好了好了。你们俩不要吵了。”范纯仁抚着额头无奈不已:“还想不想听成王殿下的故事了啊?”

    “想!”

    “……不想。”

    范纯仁只当扶苏在故意和苏轼唱反调,没放在心上。从明面上来讲, 范纯仁是他们这个年龄身份差距极大的小圈子当中, 出身最为显赫的人。李观澜和苏轼都是南方书香门第,曾巩家道中落之前, 父亲是地方大员。扶苏名义上的父亲濮王呢, 只是个名不见经传的闲散宗室,既无功绩, 也没什么名气。

    而范纯仁呢,是被当朝宰相范仲淹寄予厚望、着力培养的长子。是以他的消息格外灵通。官场上有什么风吹草动, 范仲淹都不会刻意瞒着他。

    所以, 早在扶苏的出生震动朝野之时, 范纯仁就听说过他的大名:“成王殿下乃是官家和皇后的独子。生于庆历年间,掐指一算,唔……与赵小郎似是同年生人。”

    扶苏:“……”

    苏轼津津有味地嚼着荔枝干, 腮帮子一动一动的像只小动物:“这我当然知道了, 然后呢然后呢?范师兄, 说点大家都不知道的呗。”

    范纯仁摸了摸下巴,思索道:“大家都不知道的啊……”

    “据说他出生时,宋军前线大破西夏军, 这个算吗?”

    曾巩举起手:“这个我知道。”

    那个时候,成王殿下还未加封亲王名头。他父亲收到京中亲朋的信,跟他提起过,说既发生了此事,这位嫡出小皇子的地位更是板上钉钉,不可能有别人了。还开玩笑说这就是他未来要侍奉的主君了。

    扶苏为了维护人设,也默默地举起手来,表示他也听说过。可恶啊,这种半公开的传闻,姓赵的人没听过也太假了。

    “那他的另一桩事迹,你们肯定没人听说过。”范纯仁也不恼,而是卖起了关子:“不妨猜猜看?和今年的某件事有关。”

    今年?某件事?

    扶苏的大眼睛滴溜溜地转——哪一件呢?唉,做过的好事太多,也是一种苦恼。

    苏轼则快要跳起来:“我知道!我知道!”

    待所有人的目光都集中在他身上,他方才自信满满地回答道:“我猜是宋夏和谈,是也不是?”

    范纯仁:“然也。”

    苏轼一迭声地“嘿嘿”笑着,不停地跟扶苏做鬼脸。扶苏不由得恶毒了起来:“好了好了,知道你是想借成王殿下,炫耀你相国寺斥退西夏使臣的功绩了。其实你不提大家也不会忘的。”

    苏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请收藏老书摊文学 laoshutan.com 努力为你分享更多好看的小说】

设置

字体样式
字体大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