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幕]皇帝聊天群: 130-140

您现在阅读的是老书摊文学www.laoshutan.com提供的《[天幕]皇帝聊天群》 130-140(第10/19页)

造反。

    【朱允炆:……】

    朱允炆再度面红耳赤。

    此刻被骂“蠢得出奇”,他完全没有反驳的余地。

    倘若没有天幕,他依旧会败于燕王。

    今日朱允炆没有召集官员议事。

    早在看到往日话题对儒家的贬斥时,他就明白自己就是败在“以德治国”。

    【朱棣:湘王朱柏,因不甘受诬谋反,阖宫焚死。朱允炆,你当向你十二叔认错!】

    朱棣此言,既是为老十二不平,也是在为靖难时期的自己降低阻力。

    不,现在不能说是靖难了。

    父皇已定论他才是正统。

    【朱元璋:朱允炆,你竟敢如此逼迫藩王?!】

    再看一遍“阖宫自焚而死”,朱元璋冷声道:

    “将朱允炆押来见朕!”

    朱棣看到面色铁青的父皇,发觉父皇此前对他的怒火远不及现在。

    现在才是真的愤怒。

    正就藩荆湘的朱柏同样愤怒。

    朱允炆继位后削藩也就罢了,竟然是以诬告他谋反的方式削藩?

    竟如此羞辱他!

    【朱允炆:湘王之死,非朕之愿,朕只是以谋反为借口欲囚其于京。】

    【朱棣:你若是有半分悔意,就不会为老十二谥曰戾!】

    【朱允炆:朕……错了。】

    朱元璋想到数年前曾经将玉带赐给将要就藩的诸王。

    当时他让诸王佩戴玉带后转身,想看玉带后方的饰品。

    诸王都转过身去,只有朱柏将玉带旋转过来,他问朱柏为何如此。

    “君父不可背也。”

    如此纯孝的子嗣,却被朱允炆以谋反的污名逼得阖宫自焚,死后还谥号为“戾”!

    是因他选错了储君!

    第136章

    【朱元璋:柏儿, 处理好封地的事务,就举家回京,朕……甚是想念你。】

    “儿臣遵命!”

    朱柏连忙跪地接旨。

    他知道“举家回京”意味着父皇将助四哥削藩, 但他不会反对父皇为社稷收回诸王的封地。

    十日前得知父皇或许只剩下六年寿数,他就已经派人上书父皇,自请废除封地,只求回到京城侍奉父皇左右。

    如今见到父皇这句“甚是想念你”,朱柏更是归心似箭。

    ——朱柏极孝,《湘献王神道碑》记载:“自太祖宾天,哭踊几绝,因忽忽内伤,有弃人间意。”

    【朱允炆:朕不明白……朕为什么会败给燕王?】

    湘王自焚的消息传回京师时, 朱允炆是愤怒而不是后悔。

    他只是想削藩, 湘王为何要陷他于不仁不义的境地?

    所以他为湘王谥号戾。

    此后相继幽禁齐王朱榑、代王朱桂, 又将岷王朱楩废为庶人,贬徙漳州。

    燕王朱棣举兵造反时,朱允炆甚至还曾为此窃喜——逼反朱棣,他削平燕王就是师出有名。

    朱允炆没想过自己会败。

    燕王不过一地之藩王, 又不似汉时吴王刘濞有联合诸国造反的时间。

    周、齐、湘、代、岷诸王也都没能翻出风浪。

    汉景帝尚且平七国之乱, 他为何会败给燕王?

    【朱允炆:朕让曹国公以五十万大军致讨, 他为什么未能功成?】

    朱允炆连续发问,是在看到皇祖父以言召回湘王时,知道自己已被皇祖父彻底厌弃。

    也终于在秦念的讥讽中明白,她再怎么指责朱棣的过错,实则她认可的皇帝也只有朱棣, 而不是他朱允炆。

    “废物”。

    “蠢得出奇”。

    这就是后世秦皇对他的评价。

    朱允炆原本还在隐晦地期待朱棣的民心在这次话题中骤降, 降到皇祖父重新考虑定论谁为正统。

    可在此刻, 朱允炆终于放弃了这一奢望。

    他只剩一个疑问:他是怎么败的?

    【秦念:“景隆色厉而中馁,闻我在必不敢遽来,不若往援永平以致其师。吴高怯不任战,我至必走,然后还击景隆。坚城在前,大军在后,必成擒矣”——出自《明史·成祖本纪》。】

    【朱允炆:……】

    朱允炆近乎茫然地望着天幕。

    是他未能识人,选择了李景隆这个“色厉而中馁”的将领,故而以五十万败于不到十万众的燕王?

    此刻已经投诚燕王的李景隆:“……”

    燕王明明对他和颜悦色,原来之前是这般评价他?

    偏偏李景隆也不能反驳,他就是在得知燕王征大宁后,怯战之下决定去围攻北平。

    【朱棣:吴高见朕兵援永平就闻风而逃,朕乘胜追击大败吴高,并借机与老十七结盟,得其大宁之军!】

    见朱允炆骤然发问为何败于自己,对这个侄子的秉性极为了解的朱棣已经猜出他的用意。

    既然如此,朱棣当然愿意助年轻的自己一臂之力,让朱允炆尽快退位。

    朱允炆连李景隆怎么输的都不知道,可见此时应在建文元年。

    若彼时能够少些兵戈,于大明有大益。

    当然,朱棣也有心自耀。

    果不其然,他这句话说出来,自己的民心就跃升十数名。

    ………

    燕王朱棣时期。

    被裹挟靖难的朱权:“……”

    结盟?

    四哥这话说得可真好听啊。

    【朱允炆:你兵援永平,李景隆何在?】

    【朱棣:他在围攻北平。】

    【朱允炆:北平又是谁在守?李景隆以五十万众都未能攻下北平?】

    【朱高炽:是朕。】

    【朱瞻基:是我父皇!】

    朱高炽立即答道。

    很少有皇帝能在涉及己身功绩时能够缄默不语,至少朱高炽不能。

    尤其是这般功绩能为皇祖父、父皇、以及天下臣民所见之时!

    他甚至暗自感谢朱允炆提及此事。

    朱高炽习惯谨言慎行,让他主动宣扬自身功绩,他也说不出来。

    看到瞻基之言几乎与他的话同时现于天幕,朱高炽更是欣喜。

    太子爱他!

    【秦念:“成祖举兵,世子守北平,善拊士卒,以万人拒李景隆五十万众,城赖以全”。】

    看朱棣得瑟的时候,秦念就很想说出“结盟”是怎么结的。

    《明史》记载,朱棣是“诡言穷蹙来求救”,于是朱权迎他入城。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请收藏老书摊文学 laoshutan.com 努力为你分享更多好看的小说】

设置

字体样式
字体大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