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幕]皇帝聊天群: 70-80

您现在阅读的是老书摊文学www.laoshutan.com提供的《[天幕]皇帝聊天群》 70-80(第2/19页)

无法在不违反规则的情况下为阿耶辩解!

    李渊只能掩面苦笑。

    ………

    秦念其实已经给李渊留面子了,只说他怂。

    可没说李渊曾向突厥称臣。

    当然,这也是因为这种称臣属于权宜之计,又不是宋朝那种一怂到底,而是将这次结盟视为奇耻大辱。

    贞观四年,唐太宗灭东突厥,就已经成功雪耻。

    【李治:李靖被阿耶称作“一代楷模”,是因为天下平定之后,他不恋权势,以足疾为由告老还乡。】

    李世民松了口气,看向三岁的雉奴,眼中满是欣慰。

    懂得及时为阿耶分忧,多好的孩子!

    李靖见天幕之言,亦有了告老还乡之念。

    虽然他现在才五十岁,但得知“一代楷模”的由来,就明白陛下之意。

    他本就惶恐于水满则溢,告老还乡就是最好的选择。

    【秦念:贞观八年,李靖以足疾告老还乡;九年正月,你爹给李靖赐了靖灵寿杖。】

    【李治:……】

    李治暗自叹气。

    他之前就知道说“一代楷模”有可能将矛头引向阿耶,现在果然如此。

    但他清楚,阿耶纯孝,若不为高祖解围,阿耶只会更难过。

    何况秦念此前就在刻意说“一代楷模”,即便他不说,秦念迟早也会提及李靖告老还乡一事。

    于是忍着头疼出言转移话题。

    【秦念:仅仅两个月后,吐谷浑犯边,你爹就想到了刚被他赐了拐杖的李靖。】

    【刘彻:这时不是君臣相得的典范了?】

    【李世民:朕错了!】

    李世民认错认得相当迅速,不带一丝犹豫。

    李靖欲言又止。

    现在他想告老还乡也不可能成功了。

    【秦念:二凤,你认错得这么痛快,朕还怎么继续嘲讽你为了面子,不亲自去请李靖,而是拐弯抹角把军情告知已经拄拐的李靖,让他主动去找房玄龄请战,然后你再十分欣喜地任命他出征吐谷浑?】

    虽然秦念偏爱二凤,但这种忌惮武将的毛病,她就是要嘲!

    尤其是忌惮就忌惮了呗,错了就认,还敢死要面子。

    瞧瞧祖龙怎么做的?

    李信说二十万秦军可灭楚,王翦说非六十万不可,祖龙就嘲讽他:“王将军老矣,何怯也!”

    气得王翦借病告归。

    李信兵败后,祖龙那可是亲自“驰如频阳,见谢王翦”,还留下“将军虽病,独忍弃寡人乎“的著名秦王撒娇名场面!

    【李世民:谢秦皇指正,朕必然改之!】

    说是“还怎么继续嘲讽”,实则已经嘲讽完了。

    李世民无奈。

    尤其那句“已经拄拐的李靖”,实在是让他无地自容。

    “代国公,往后万不可以病告归,大唐对外的征战仍需仰仗于你。”

    李靖连忙回道:“臣不敢推辞。”

    【秦念:李靖平定吐谷浑之后,高甑生与唐奉义诬告李靖谋反。自此以后,李靖就“阖门自守,杜绝宾客,虽亲戚不得妄进”。】

    【李世民:朕没有查清此事?】

    【秦念:你查清了。朕只是想告诉你,这也是个谨慎自守的武将,不要随便猜忌他。】

    【李世民:……朕明白了。】

    李世民再度向李靖致歉。

    李靖动容道:“正是因为陛下愿意重用臣,臣才能得以建功立业,陛下又何必对微臣有愧?”

    他深谙君臣相处之道。

    秦念此言,既是让陛下不要猜忌他,也是提醒他如何自保。

    此番宴席结束之后,他就会提前闭门自守,不再接待宾客,也不会与亲戚有过多往来。

    【秦念:高句丽之战李靖再次请战,你怜他年老且染疾,没有让他同行远征。朕并不认为他用兵强于你,但两位顶级武将出征,或许攻下高句丽的可能性会更高一些。】

    秦念说这段话,也是因为李靖的那句“陛下不弃,老臣病期瘳矣”。

    ——陛下如果不嫌弃的话,老臣的病就要好了。

    身染疾病的老将请战,却终究未能同行。

    这必然是李靖的意难平。

    秦念希望李世民的剧本里,李靖能够了却遗憾。

    【李世民:朕必从此言。】

    李世民又红了眼眶。

    十几年后的李靖将是“年老且染疾”。

    他怎么忍心让这样的老将军远征辽东?

    高句丽之战,应当设法提前。

    李靖再谢君恩。

    身为武将,他最大的希冀就是为国征战。

    【刘彻:这李靖灭东突厥、平吐谷浑,李世民却连朝鲜都打不下来,你却认为李靖用兵弱于李世民?】

    刘彻很是不解。

    朝鲜那块地方,连荀彘杨仆这两个“卧龙凤雏”都能打下来。

    在他看来,李靖虽然依旧比不上他的帝国双璧,但光是谨慎守旧,就已经是他极为想要得到的顶级武将。

    ………

    秦念认为刘彻这话是在递台阶。

    今天的话题快要结束了,确实是时候夸一波二凤了。

    【秦念:朝鲜不内乱,你也不一定能拿下朝鲜。远征有坚城可固守的地方,谁也不敢说一定能够将其攻克。】

    【刘彻:能让朝鲜内乱,那也是朕的本事!】

    第72章

    这话秦念还真没法反驳。

    朝鲜之所以内乱, 确实是因为大汉足够强势,强到哪怕朝鲜起初打了胜仗都还是想称臣求和。

    称臣失败后被汉军围城攻打了一年多,朝鲜的内乱才彻底爆发, 朝鲜王右渠为大臣所杀。

    能够保障远征汉军一年多的后勤,且还有余地无需撤兵,这就是汉武帝的本事。

    那她就只能直接夸唐太宗的战绩。

    【秦念:二凤十七岁的时候,就献策以旗鼓设置疑兵,救前朝皇帝于突厥重围之中。】

    【秦念:等等,说到皇帝陷于异族重围,朕就想到一位故人。】

    【刘邦:……】

    【刘彻:……】

    刘邦无奈。

    他记不清这是第多少次被刘彻牵连。

    甚至已经快习惯了。

    大汉的武帝过于桀骜,喜好与后世秦皇针锋相对,他又能怎么办?

    【秦念:十八岁时, 二凤就率精骑突入万众敌营之中救出他爹李渊, “射之, 所向皆披靡”,与李渊合力大破敌军。】

    李渊动容。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请收藏老书摊文学 laoshutan.com 努力为你分享更多好看的小说】

设置

字体样式
字体大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