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幕]皇帝聊天群: 30-40

您现在阅读的是老书摊文学www.laoshutan.com提供的《[天幕]皇帝聊天群》 30-40(第8/19页)


    朱元璋早就看出秦念对嬴政相当恭敬。

    既然如此,他定然不喜言秦之过。

    ………

    入关者王?

    想到大秦亡于汉,嬴政当然猜得出这“关”指的就是关中!

    【刘邦:这都是后事了,还是先说过往!】

    刘邦得顾及始皇帝时期的自己,这是其一。

    其二他了解人性,秦念此人出言无所顾忌全凭个人喜恶,俨然无论如何言语皆为民心所向。

    事实也正是如此。

    无论秦念说出何等怪诡的言辞,其民心皆稳居第一。

    其所恶者,必为后人所恶。

    还不仅是秦念治下之后人,甚至会影响后世汉帝所治之民。

    刘彻的民心就常因秦念之言大幅波动。

    这朱元璋明显对秦念有怨,既有可能是因为其国亡于秦念,也有可能是因为秦念多次夸赞大汉,有贬抑后朝之嫌。

    既然如此,刘邦更不能介入其中恩怨。

    【秦念:比如你年少时不事生产,不仅自己在家白吃白喝,还经常带着狐朋狗友去寡嫂家蹭吃蹭喝,蹭不到就心生怨恨?】

    刘邦叹气。

    他倒是想要避开与始皇帝的矛盾,结果这朱元璋一提入关,秦念立即就从对他的赞扬转变为尖酸刻薄。

    他冤呐!

    刘信看着天幕,苦笑。

    他的阿母则是捏紧了袖口。

    她的丈夫是刘邦早逝的大哥刘仲。

    刘邦常领朋友上门寄食,然她与刘信孤儿寡母,家中本就贫困。她实在忍无可忍,就以勺刮釜暗示无羹。

    后刘邦发现釜中有羹,就怨恨于她。

    就连给刘信封侯,都是太公多次相劝的结果。

    给她的孩子封的侯,更是用于羞辱她的羹颉侯。

    这几年来,她一直在后悔当初做错了。

    可后世秦皇此言,却像是在为她不平。

    错不在她?

    【刘邦:咳,此事就不必提了。】

    【秦念:不必提?你不还记着仇吗?现在你寡嫂的儿子刘信还顶着羹颉侯的羞辱性称号。】

    第35章

    秦念倒不是被朱元璋影响。

    而是朱元璋都提“入关”了, 显然就是在拱火。

    她身为始皇后人,不受影响说不过去,所以只能扮演受到影响。

    那就必须得把羹颉侯拿出来说事了。

    ………

    刘信面红耳赤。

    羹颉侯之名不仅传遍汉室天下, 还流传至后世,为后世秦皇道出。

    【刘邦:改!朕这就给他改封为舒侯!】

    秦念忍不住翻了个白眼。

    不是因为觉得刘邦扮演的汉高祖不像汉高祖,而是太像了。

    舒侯,听着是比羹颉侯好听得多。

    但问题是羹颉侯的封地就在舒县。

    改名,还真就只给改了个名。

    简直就是把“记仇”二字刻人设上了。

    秦念没有追问这个问题。

    她的人设又跟刘信没什么关系,再深究就不像是报复刘邦入关。

    ………

    刘信之母喜极而泣。

    信不必再背负“羹颉侯”之名,其后代也不必再背负此名!

    就算再有人提及此名,天下人也皆知此事错不在她,而在刘邦!

    【秦念:司马迁, 你在《史记》上写刘邦“常有大度”, 用“大度”这个词来夸他, 你不会觉得心虚吗?】

    刘彻时期的司马迁擦了擦额上的冷汗。

    他还没著书,怎知那时是怎么想的。

    若不计高祖与寡嫂之怨,高祖为人仁厚,经常施恩于他人, 这不就是大度吗?

    【刘邦:吾常有大度, 常有嘛。】

    刘邦连忙辩解。

    他若是不辩解, 岂不是往后的史官都会为了“不心虚”将他记载为度量狭小?

    常有,那就是偶尔不大度,总的来说还是大度的嘛!

    【秦念:《史记·高祖本纪》开篇还记载“其先刘媪尝息大泽之陂,梦与神遇。是时雷电晦冥,太公往视, 则见蛟龙于其上。已而有身, 遂产高祖”——是真的吗?】

    【刘邦:……】

    刘邦早就知道秦念记仇, 但没想到能如此记仇!

    【秦念:还有什么喝醉了的时候,旁人经常看到你身上有龙盘旋,对此感到奇怪?】

    【刘邦:此言可以休矣!勿言之,勿言之!】

    刘邦是真的不想再听下去了!

    他若是知道后世常用的话,就该知道此时的心情叫做“被公开处刑”。

    【刘彻:……原来这些都是假的?】

    【秦念:原来你居然觉得这是真的?】

    【刘彻:……】

    对于刘彻而言,比起秦念多次否定天意,这些才是真能触及他对天意的信任。

    这些怎么能是假的?!

    【秦念:难怪那些胡巫术士骗你跟骗傻子似的。】

    【刘彻:老父相吕后曰“夫人天下贵人”、“赤帝子斩白蛇”也全是假的?】

    【刘邦:……】

    【秦念:啧,你怎么什么都敢信?】

    刘邦无语凝噎。

    他编造这些故事,不过是要证明自己的神异,也是定大汉为天命所归的正统。

    刘彻怎么能信这种话?

    【秦念:刘邦,看到了吧?编故事神话自己的结果,就是你的后代被骗子当傻子骗着玩。】

    【秦念:原来巫蛊之祸的根源可以追溯到你啊,汉高祖。】

    【刘邦:确为吾之过错。】

    刘邦倒是想狡辩。

    但天幕禁止谎言,且巫蛊之祸的灾祸历历在目,刘邦实在不忍此事再度发生。

    秦念否定他编的那些故事后,刘邦发现自己的民心仅仅下跌数个名次。

    原来天命之说,黔首并没有那么在意。

    【刘彻:……】

    刘彻的天塌了。

    【刘彻:那阿母怀朕时的“梦日入怀”?】

    【秦念:这就得问你娘了。不过朕猜这九成九是假的,剩下的一丝丝真实性源于巧合。】

    【刘彻:……】

    刘启时期。

    此时刘启不能于天幕上发言,但天幕依旧可见。

    面对七岁彻儿震惊的目光,王娡欲言又止止言又欲。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请收藏老书摊文学 laoshutan.com 努力为你分享更多好看的小说】

设置

字体样式
字体大小